如果要用一個字來形容2007年的投影機市場的話,那麼「降」這個字無疑非常合適,一直以來投影機的價格都要兩、三萬元,十年裡這個價格可以用固若金湯來形容,這主要是因為投影消費群體一直是以公款消費為主,自己掏錢買投影機的人那時候可以說是萬中無一,對於拿公家的錢辦事的人來說,買東西圖的是個省事、舒心,把這兩點工夫做好,價格究竟貴不貴,貴了多少,大多數買家都是隨手支票一簽完事,管也不管了。
雖然在2008年投影機仍然以此類用戶為主,但無論是從廠商還是再下面的經銷商都希望可以讓投影機以家庭為單位進行消費,畢竟蛋糕大了,雖然份額可能反而小了,但占到的蛋糕份量卻會變多很多。從這一出發點,投影機廠商開始大力推廣低價機型,這就造成了一台新型號投影機年中的時候上市可能賣到14000元,但到年底的時候只值8000塊了,這情形就有點像05年春節時候的DVD刻錄機市場,二月份一台刻錄機還要上千,五月的時候刻錄機只值499了,只有說這個世界變化太快。
雖然現在廠商都在大聲喊家投家投,但現在投影機市場中,行業用戶占絕對主導地位這個事實,決定了廠商在喊過之後並不可能真正的將心思放在家投這個剛剛畫好圈,還沒和面的餅上面。正如一位業內人士說的,我寧可一次進一千台商用機,也不會一次進超過十台家用機。從表面上看一千台商用機要占用的資金流無疑比十台家用機多上百倍,但實際的情況卻是,這位商家可能已經賣了一萬台商用機,這十台家用機可能還沒賣掉,這麼算來反倒是這十台家用機占用了更多的資金流,這還沒有算上個人用戶在價格以及機型上反覆的挑選和殺價消耗的人工成本在裡面。
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到,雖然現在家用投影機市場被喊的山響,但實際上家用投影機並沒有真正被廠商重視,仍然處於一種試水的狀態,而對家用投影機市場的培育也正處於關鍵階段,所以現在大力投入家投市場的除了國際一線領軍品牌之外,就是以設計見長但本身出貨量一般的品牌在家投產品上下些工夫。
再有就是目前國內最主要的投影機消費領域——教育市場目前對投影機的需求正在減緩,這個主要的投影機市場在迎來下一個高潮之前必然要進入一段低潮期,各大投影機廠商都開始將目光轉向新興起來的商用市場,這樣的改變對於一些小品牌來說卻是樂於見到的局面。
出於國內對教育的重視,自筆者還在上小學的時候,學校就興起了多媒體電教室這個概念,並且根據師資力量的不同,學校對多媒體教室的改造也在分批次有序的進行著。這種情況隨著國家教育工程的啟動更被推向一次高潮。
與行業用戶有所不同的是,教育用戶大多採用招標的方式集中進行採購,並且由於對價格極為不敏感,而且由於使用率較高,對品牌可以提供的售後更為看重,這就使在教育投影市場上,國際知名品牌一直受到教育用戶的青睞,這讓一些後來者以及中小品牌、行業品牌多年來一直沒有辦法分上一杯羹。
2007年教育市場開始萎縮再加上傳統商業市場趨於飽合,讓投影機市場將目光轉向中小型企業用戶,由於我國近年經濟形勢比較樂觀,這讓國內的中小型企業數量極劇增加,其中潛藏的客戶哪怕只有1%,也足夠國內市場消化上一陣子。對於這塊市場,從包括索尼等廠商成熟的數據投影機上我們就可以看清楚,包括國際一線品牌對這塊市場仍然是全力搶奪。
商用用戶與教育用戶需求有所不同的是,商用用戶大多對投影機的重量、體積要求比較多,同時也因為使用者對投影機的了解深淺不同,所以對投影機是否簡單易用也是這部分用戶的一個主要參考標準。再加上商人一直以來精明的作派,買一台投影機貨比三家,在性能、價格包括售後服務等方面需要一個完美的平衡,雖然價格方面主導性更強一些,但並不像家用市場一般嚴厲。
根據商用市場的這種需求,自去年下半年我們可以看到,市場中各品牌大量湧現了大量用以取代舊有型號的高亮投影機。大量新型號的投影機並沒有帶來過多的利潤,由於中小品牌的參與,到2007年低,入門級商用市場迎來了老機型的價格暴跌,並根據亮度等比較敏感的性能指標以8000元為分水嶺對商用機進行了區分。由於這塊市場對品牌關注遠不如教育市場敏感,在售後和價格上也要取得不錯的平衡才能得到青睞,這讓很多中小型投影機廠商看到了希望。
對於2007年來說,投影機市場由過去教育用戶一家霸唱天下開始向著教育、商用雙雄並立的年代轉變,而家用市場面對兩座大山只能算是一個連爬都不會的小嬰兒,仍然需要長時間的市場培育才有可能在今後不知哪一年裡結出果來。小型化、易用化、便攜性成為了目前市場的主流趨勢,而在國際市場中,家用投影機則以更平易近人的價格對液晶電視的統治地位形成一定的威脅。
更多投影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投影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