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鞋業國外市場主要分布在美國、歐盟和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溫州鞋企現已實現國際化經營三部曲中的前兩部:即第一步是辦貿易公司,以了解市場,積累資金,選擇產品開發為突破口,如東藝鞋業,棄俄羅斯「灰色市場」轉出口歐盟;第二步是成立有海外研發中心、生產基地和世界銷售網絡的跨國集團公司,如康奈鞋業,在法、意等歐美已開發國家開出80多家品牌專賣店;第三步是在海外股票市場上市,形成規模經濟。據了解,溫州鞋業龍頭企業,如奧康、紅蜻蜒都已經有上市的準備。
溫州鞋業的國際化經營通常通過三種渠道:直接出口、國外投資辦廠或收購以及OEM代工。回顧全球製鞋業的轉移路徑,自上世紀90年代始,世界製鞋中心由日本、中國台灣、韓國等轉移到生產成本較低的廣東、溫州等地。而從1996年起,中國已成為世界鞋類生產和出口第大國。但是,由於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起步晚,普遍缺乏海外投資經驗,到目前為止,大多數鞋企只是處於低級的國際化層次,真正有對外投資的製鞋企業寥寥無幾。對溫州鞋企國際化狀況的調查情況表明,溫州鞋企約5.72%處於國際戰略階段,約1/3處於完全的國內營銷階段,而中間的半壁江山只是以外銷作為企業的初級國際化手段。在外向國際化發展方式上,雖然有小部分企業開始在海外建立生產型企業或跨國併購研發機構,但貼牌、代理出口和自營出口仍是溫州鞋企出口的主要途徑。
溫州製鞋業的國際化對策
1、挖掘市場潛力,積極開展海外投資
在這一過程中,有實力的企業應採用多種方式開拓國際市場,挖掘市場潛力,在全球範圍內對不同附加值的價值環節進行產業優化調整和再配置,從而擴大中國鞋類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份額。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以低勞動力成本為競爭基礎的製鞋產業未來的發將受到限制,世界製鞋業將繼續向印度、巴基斯坦、泰國、越南等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地區轉移。溫州製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勝利,就應該順應這個趨勢,積極開展海外投資,在目標國家尋求合作。這樣不僅可以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緩解因為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還可以輕鬆繞開非關稅壁壘,進一步降低出口成本。
2、整合資源,控制鞋業的核心環節
製鞋產業可以遵循全球價值鏈的升級路徑來選擇最合適的資源整合模式,結合已有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擴大其整合效應,將已擁有的比較優勢延伸為國際化製造的競爭優勢。如:在全球鞋業價值鏈下游,即品牌、渠道環節段,可以尋找市場潛力大的國家及企業進行對外投資或併購當地鞋企;在價值鏈上游,即研發、設計環節,可採用技術合作與交流形式開展海外合資經營;而對目前仍具比較優勢的價值鏈中游,即加工製造環節,可在國內國外同時進行轉移,在國內可充分利用西部資源優勢,擴大就業,在國外可借鑑其他製鞋企業,逐步向自資源、勞動力等要素價格低的國家進行轉移。通過這三方面的整合,未來各國製鞋企業都將成為全球鞋業的一部分,而溫州將有機會控制全球鞋業最核心的環節。
3、技術升級,走低碳經濟之路
隨著低碳社會的邁進,人們生態觀念也越來越強烈,各國也強烈呼籲製造商要推進節能減排工作,開展低碳經濟,低碳經濟正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受能源危機的影響,世界各國都加大了對新能源研發的投入與支持。溫州鞋企可以在產品的科技含量上升級,增加產品的附加值,走低碳經濟之路,提高核心競爭力。如製鞋設備中鞋底材料,鞋面面料和膠水的使用,都被廣泛關注。據調查,製鞋過程中所用的膠粘劑大多為溶劑型,製鞋業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有機溶劑排放到大氣層,這些有機溶劑進入大氣層後將被光氧化形成大量的光化學煙霧及形成酸雨等,給環境帶來嚴重的污染。同時,這種膠粘劑的溶劑在使用的過程中是無法回收的,這勢必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中國擁有大量的高科技人才,水性膠應運而生。但是水性膠需要較長的乾燥時間和較高的乾燥溫度,乾燥工藝條件要求嚴格。溫州部分鞋企在節省資源、降低碳排放方面做出了實質行動,儘量控制污染源,科學合理地應用能源,爭取在推進位鞋工藝上取得大的發展。
中國一直以來都是鞋類產品的出口大國,作為中國鞋業產品的主要加工生產地之一的溫州更是為中國鞋類產品的進出口貿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號稱「中國鞋都」。但據調查顯示,溫州鞋企創造的利潤大部分被外國公司拿走。外國大企業通過專利等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獲取巨額的利潤,許多溫州製鞋企業則只能通過加工生產獲取微薄的利潤,絕大多數溫州鞋企至今還游離於世界主流鞋類企業之外。
溫州製鞋業的國際化現狀
溫州鞋企有近4000家,從業人員40多萬,鞋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25%以上,溫州馳名商標的鞋企數量約占全國總量的50%。溫州鞋企的外貿依存度高,據調查,約有45%的鞋企外銷比例占到了企業總銷售額的80%以上,因此,國際化經營環境的變化,對溫州鞋業的影響很大。在如今國際貿易狀況並不樂觀的大背景下,2010年溫州鞋出口仍實現小幅增長,主要受益於出口退稅率的調整、區域產業配套優勢和溫州鞋企創品牌、重研發意識的提高。金融危機加快了溫州鞋企的優勝劣汰進程,企業在危機中得以成長和成熟,整個行業產業層次有了提升和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