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和產品創新仍然是主題和核心
在經歷多年快速發展後,太陽能儀表全行業已經開始慢慢進入了良性狀態的增速放緩的盤整階段,創新是惟一出路。
創新大體有兩種形式:一個是儀表主機,方向是朝精工製造的方面延伸、擴展,從而提升太陽能儀表的價值,擴大產品賣點;二是以傳感器改進為特徵的創新形式,它主要體現為對傳感器的工藝結構的突破。
毫無疑問,傳感器是下一輪創新價值提升的關鍵,它與儀表主機絕不是主僕關係,而是互為依存的「戰略合作夥伴」。失去傳感器的創新,太陽能儀表的價值提升將失去重要依託。傳感器從最初的七芯、四芯到最後的兩芯,這些都是產品不斷升級、企業壯大的源動力和創新典範。
二、人才是企業最大的無形資產,融合至關重要。
不管是自己培養還是空降借用外腦,企業發展最大的無形資產應該是駕馭品牌和資產的人。
太陽能儀表企業應該注重從內部培養自己的人才,不盲目引進人才。在用人方面,秉承實用實效的原則,選擇那些最適合企業的,最易與企業文化融合的人。
不置可否,太陽能儀表企業在用人機制上存在先天不足。大多數儀表企業都是從手工作坊或者家族式的企業開始起步的,引進空降兵自然成為企業保持活力與生機的重要途徑。注重外腦,要以企業獲得快速穩定的發展為前提。
在人才引進的過程中,要相當注意企業團隊成員間的相互融合。如果不加小心,就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傷害:團隊不穩,人才缺乏歸屬感、安全感,企業反而容易陷入「人才青黃不接」的危機。
三、多元化發展仍然是紅海中的藍海,但需謹慎
近年來,隨著太陽能儀表行業競爭形勢的加劇,太陽能儀表企業面臨生存和發展的雙重選擇。
在此背景下,一些有長遠眼光的企業開始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多元化發展進入了這些企業的視野中。企業實行多元戰略後,風險不僅可以分散,形成互為依託的局面,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使企業保持行業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
不能迴避的問題是,對於尚不成熟的太陽能儀表行業究竟適不適合多元發展?有沒有這個能力去實現戰略多元化?是不是真的能夠達到學術理論上的效果?
曾經無數殘酷的實踐表明它可能是個美麗的陷阱。
四、健康發展是硬道理
一個國家的發展需要健康,一個產業的發展需要健康,一個企業的發展更需要健康。發展的前提是健康,健康為發展提供保障。所以,作為太陽能產業中的所有企業都要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怎麼樣通過共同努力來維護行業的健康發展,怎麼樣才能實現自身的健康發展。
中國的太陽能儀表企業,特別是一線品牌企業要先做強,確保利潤,要先能生存再求快速發展,同時謀求企業的長遠戰略和品牌規劃之路。比華麗公司15000平方米新成產基地的落成和60畝產業園區的規劃。這種適度量力擴張的手法實與做強勢有利潤的企業理念有著異曲同工之合。
從區域品牌發展到強勢品牌、從粗放式經營到精細化經營、打造細分市場的行業第一、從做銷量到做品牌、做好戰略規劃將是太陽能儀表企業必修的幾門課程,否則轟轟烈烈的發展局面很可能是曇花一現般的海市蜃樓,留下一段令人惋惜的淒楚故事。
中國太陽能儀表企業不存在集體突圍,抱團過冬。這裡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太陽能儀表市場的格局不論怎樣變化,它都改變不了強者生存的淘汰法則所演繹的天下大勢。
五、利潤和銷量、做大和做強的選擇:做強勢有利潤的企業。
隨著近年來太陽能儀表業競合速度的加快,太陽能儀表企業也開始面臨著增長的瓶頸,但也似乎更多地陷入了發展的困惑。因此,在經歷了多年的快速奔跑之後,現在是到了應該審視、反思的時候了。
更多太陽能儀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太陽能儀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