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特鋼企業要針對市場需求特點把握市場機遇。
一是發展質量經濟,關注用戶技術進步對鋼材的新要求,重視產品質量、品種、性能、專業技術對市場的把握上。
二是有針對性地開發新品種鋼材,降低最終鋼製產品壽命周期中的CO2排放。
三是緊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包括新能源、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對特鋼的需求信息,要高度重視與新興戰略性產業用戶同步並進。
四是提高鋼材的使用價值和穩定性。
五是以創新開拓、把握市場,特別要重視特鋼的技術創新和流程創新與市場機遇的把握上。
六是要有全新的銷售理念,由特鋼銷售全面轉向特鋼服務,建立鋼材服務體系。
高端製造帶來機遇
我國汽車工業、造船工業、高速鐵路動車組、發電設備和輸變電設備、大型冶金和礦山機械設備等都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市場對特殊鋼材的品種質量需求正在由中級向高級發展,製造業用鋼、汽車用鋼、海洋工程用鋼、高速車輛用鋼、大飛機項目用鋼、能源用鋼、U型管用鎳基合金等不鏽鋼材料、模具行業用鋼、高溫合金等必然會成為「十二五」時期鋼鐵需求的新亮點。
高端製造產業是「十二五」規劃重點,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競爭實力的重要標誌。航空和高鐵等先進運輸裝備、海洋工程裝備、高端智能製造裝備、風機裝備、核電裝備、冶金設備、環保裝備、電子設備都屬於高端製造的範疇,是「十二五」期間特鋼市場需求的亮點和難點。
工信部規劃「十二五」期間汽車產能,到2015年為2300萬~3100萬輛,與中汽協預計的2500萬輛產能一致。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預計,「十二五」末將把國內產量控制在3100萬輛。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重型貨車仍有較大增長潛力。
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將新增4715公里,總里程將突破1.3萬公里,初步形成覆蓋面更廣、效應更大的高鐵網絡。未來三年中國將投資9000億元,建成9200公里高鐵。高鐵整車、高鐵運行所需的關鍵零部件,如車輪、車軸、軸承、緊固件、控制器件等將成為「十二五」期間特鋼市場需求的亮點。羅百輝表示,還有能源用鋼,火電用鋼、核電用鋼、風電用鋼和水電用鋼等都是「十二五」時期特鋼行業要高度關注和把握的市場機遇。
「十一五」時期,中國特殊鋼進入良性增長期,產量穩步上升,產能理性增長,工藝裝備有效提升,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力度加大,產品質量不斷提高,高附加值品種自給率上升,為特鋼行業把握「十二五」市場機遇打下基礎。2010年,全國粗鋼產量62665萬噸,同比增長9.3%,我國特鋼市場形勢好於普鋼,粗鋼同比增長13.66%。
「十二五」期間,鋼鐵工業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提高產品質量,先進裝備製造業的國內外市場需求擴大,將給特鋼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中國的特鋼企業與國際同行的競爭也將呈現加劇的態勢。「『十二五』特鋼發展思路和結構性轉型不能再停留在數量、規模和速度上,而應重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重視品種、質量、專業、技術和發展規律的把握上,特鋼行業要緊跟市場,加強新產品、新技術研發,特鋼企業須做出戰略安排。」
「十二五」時期,從總量來看,中國經濟增長水平可能會有所下調。從鋼鐵行業、特鋼行業及其相關產業看,這種態勢己見端倪。例如,粗鋼增幅已由2009年的13.6%降至2010年的9.3%。但特殊質量合金鋼增幅卻由2009年的18.31%增至2010年的27.15%,說明特鋼發展空間相對較大。
2011年全國鋼鐵工業的形勢不容樂觀,特鋼市場也存在較多變數。由於原材料大幅攀升,導致特鋼成本上升,壓縮了利潤空間。預計2011年特鋼行業運行特點是:「一穩、二高、一低」:產量趨穩、價位攀高、成本攀高、利潤趨低。
「十二五」期間特殊鋼市場機遇和需求特點後指出,「十二五」期間特殊鋼市場對鋼材質量、性能、品種需求遠大於對鋼材數量的需求,質量、性能、品種需求是特鋼市場需求的重中之重,對鋼材質量的穩定性、性能的特殊性是特鋼市場需求的本質特徵。「十二五」期間鋼材需求不僅僅是數量型,還有功能價值型、資源節約型、低碳減排型,對鋼材的要求由粗放需求轉向精細化需求,一是鋼材單耗下降,二是減量化的需求。
「十二五」時期,國內特鋼消費市場中潛力較大的是:工程機械、石油化工、電站、運輸機械以及航空、軍工等行業。新型平板顯示器件及電子元器件用綠色電子材料;第三代及後續移動通信系統及終端設備用特種合金材料等。「十二五」期間優特鋼品種優化是轉變發展方式的著力點。特鋼行業只有通過產品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實施聯合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差異化、集團化、專業化、高端化、製品化發展,瞄準各類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才能不斷適應能源、交通、新興產業的需求特點,「十二五」期間特鋼市場態勢將是前低後高的走勢,整體呈現良性的狀態。
特鋼發展須突破「瓶頸」
「十二五」期間特鋼市場需求的亮點是新興先導產業促使鋼鐵、特鋼產業升級,高端裝備製造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與特鋼密切相關的產業將成為「十二五」期間國民經濟的先導和支柱產業;難點是數量增長的動力減弱、資源壓力越來越大、用鋼標準越來越高、節能減排要求更高等。
目前,我國特鋼產品結構中,低端落後產能對市場破壞力較大,要有相應政策加大淘汰力度。中、高端量大面廣品種已與市場高度融合,主要靠市場力和競爭力求生存,求發展。軸承鋼、結構鋼(汽車用鋼)是特殊鋼量大面廣品種,是與市場高度融合,最具市場前景的兩大特鋼長材。我國軸承行業已形成了較大的生產規模,成為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全行業的產品開發能力有很大提高,為重大裝備和重點主機的配套率達到80%左右,高端產品開發也有重大突破。
與此同時,高品質特殊鋼、特種合金材料、軍工配套材料還需與新興科技深度融合,對這部份市場需求,對特鋼行業既是機遇,更是挑戰。特鋼企業要理性適度,不可盲目追求,主要靠創新力和政府力培育。
更多特鋼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特鋼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