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推進稀土行業的聯合重組,形成以大企業為主導的產業格局,是改善稀土行業管理的有效途徑。北方稀土整合的局勢已經較明朗,而南方稀土整合的目標卻不知何時才能實現。儘管政府文件對南方稀土整合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但是怎麼整合、誰來整合,涉及各方利益,其間的摩擦和碰撞將阻礙整合的進展。
不過,早在2002年國家有關部門就曾向國務院提出組建南北兩大稀土集團的建議,但實際進展並不順利,尤其是南方集團。此次整合會不會像有關方面認為的那麼快出結果,關鍵在於是否能妥善解決好以下三大問題。
第一,稀土整合還應考慮到民營企業的利益。
按照規劃目標,「三甲」公司應當為國有企業,否則政府並不能提出那麼具體的規劃。從北方稀土的整合情況來看,大有包鋼集團專營的意思,這意味著必然有大量的民營企業要退出稀土行業。如何對這些民營企業給予補償,需要認真考慮。據業內人士透露,在目前的稀土整合過程之中,已經出現關停落後產能判定標準不一的現象。南方稀土的不少採礦權證掌握在民營企業手中,這是一個不小的利益群體,有關部門需予以全面考慮。
第二,央企希望在南方稀土整合中分一杯羹,而地方國企並不樂意看到央企插足,兩者的利益該如何協調?
五礦一位高層近日對媒體表示,五礦一定是前三名。據了解,五礦的稀土冶煉分離能力為南方最大,而中鋁日前收編了江蘇五家稀土礦分離企業,中色股份也在廣東成立了中色南方稀土(新豐)有限公司。儘管央企在冶煉分離環節大舉擴張,但是最終是否有足夠的原料,還需要看對上游礦產資源整合的情況。業內人士稱,如果沒有礦產資源,就沒有真正的行業話語權。央企在獲取礦產資源方面必須協調好與地方的利益,不能只顧自己賺錢,否則會困難重重。此前五礦在贛州投資鎢礦的時候就沒有履行應有的發展下游產業的承諾,只是挖礦賣錢,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其後來在贛州進軍稀土時的失利。
第三,採礦權在各省之間應如何分配?
南方稀土資源分布不像北方那麼集中、便於管理,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均有稀土資源,採礦權證超過100個。而資源的整合意味著採礦權證集中到少數企業的手中。南方離子型稀土行業排名前三位的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要達到80%以上。但是,擁有稀土資源的省份並不希望看到省內企業沒有採礦權的結果出現。
更多稀土礦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稀土礦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