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綜述】2024年3月國內工業矽市場延續弱勢格局,供給端在產能爬坡與檢修並行中呈現波動,需求端多晶矽、有機矽及鋁合金三大主消費領域同步走弱,疊加庫存水平再創新高,行業虧損面持續擴大。本文通過解析供需結構變化、成本利潤動態及庫存壓力傳導路徑,揭示當前工業矽產業鏈面臨的深層矛盾,並對未來市場走向進行前瞻性研判。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工業矽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3月工業矽產量較2月小幅回升,但整體仍處於歷史偏低水平。西北地區新投產能持續釋放帶動產量增長,同時部分前期停產企業復產,但月末頭部企業啟動大規模檢修計劃,單月開爐數環比下降5%。數據顯示,西南產區受電價高企影響維持低開工率,而西北產區因成本優勢占據42%的市場份額並保持8.3%增速。市場傳言某龍頭企業將實施10萬噸/年減產計劃,若落實或使4月產量縮減約6%,但實際執行力度仍待觀察。
截至3月底,工業矽全產業庫存較上月增加7.8萬噸至26.5萬噸,其中工廠庫存突破10萬噸大關,交割倉庫倉單量達9.4萬噸創歷史新高。市場流通貨源滯銷導致貿易商周轉困難,港口庫存周均入庫量是出庫量的2.3倍。結構性矛盾突出表現為:高品位Si5530庫存占比升至68%,而需求端對低品位矽要求增加,加劇了價差擴大與套利空間收窄。
儘管原材料價格普遍下行(矽石月均降12元/噸,電極跌3.5%),但工業矽現貨價加速探底,西南地區生產成本已從16800元/噸降至16200元/噸仍難止虧損。各產區全面陷入紅字:西北平均虧損400元/噸,華北擴大至700元/噸,僅華中因電價優勢保持微利。行業現金流壓力導致中小企業資金鍊緊張,聯合減產自救呼聲漸強,但尚未形成統一行動方案。
【總結】當前工業矽市場呈現"上有產能調節預期、下有庫存消化阻力"的膠著態勢。短期來看,4月供需矛盾或因檢修擴圍得到邊際緩解,但下游需求缺乏實質性改善支撐,盤面仍將圍繞成本線震盪築底。中長期看,光伏裝機旺季及有機矽行業整合可能帶來轉機,但產業鏈去庫進程與減產執行力度將決定價格反彈高度。建議持續關注頭部企業產能調控進展及西南地區震後復產情況,短期操作仍以謹慎觀望為主基調。
更多工業矽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工業矽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