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透露,
生物質能發展目標還設定,到2015年,集中供氣達到300萬戶、成型燃料年利用量達到2000萬噸、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達到300萬噸,生物柴油年利用量達到150萬噸。專家據此推算,到2015年各類生物質利用量至少超過4000萬噸標準煤。
「目前來看,如果僅利用農業秸稈等
原材料,我國生物質能可利用總規模約6至7億噸標準煤。」周鳳起分析說,雖然總量有限,但也相當可觀。
對此,瑞銀
證券一份研報說,根據國家發改委估算,我國可用於發電的生物質能,近期可達5億噸標煤,遠期可達到10億噸標煤以上,如果農林生物質充分利用,裝機容量可達1.5億千瓦以上。
近日從多方了解到,《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已經進入到徵求意見階段。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日前也表示,爭取儘快發布。
新能源作為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其發展將成為能源產業變局重頭戲。
據了解,「十二五」時期我國新能源產業鎖定了核電、
風電、
太陽能和生物質能四大產業。在產業規模規劃上,核電和風電可伸縮空間較大,目前還不十分確定。而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發電裝機容量較為確定,即未來5年分別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和1300萬千瓦。其中,生物質能發電裝機容量較2010年增長160%,這個目標數字超過了風頭正健的
光伏裝機容量。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元春推算,1300萬千瓦發電裝機容量意味著要增加500至700個生物質能
發電廠,一年要建成100多家生物質能電廠。
權威能源專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周鳳起分析指出,生物質能發電成本低而太陽能發電成本高,是導致生物質能未來5年發展更快的主因之一。
目前,生物質發電成本在每度0.7元左右,而太陽能發電價格在每度1.5元左右。而且,「生物質能除發電外,還有多種用途,可以氣化、液化、固體成型燃料等用途。」周鳳起說。
更多生物質能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生物質能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