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脖子之痛:即便買來圖紙也造不出來
「十五」以來,隨著能源、動力裝備快速發展,我國經濟對大型鑄鍛件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但與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大型鑄鍛件在產品品種、質量等級、工藝水平、製造裝備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很多產品無法生產,受制於人。
例如,大型船用曲軸是船用柴油機的核心部件,長期以來一直依賴進口。「船等機、機等軸」成為制約我國船舶工業快速發展的瓶頸之一。再如,我國核電設備所需關鍵大型鑄鍛件,特別是1000MW核電設備的鑄鍛件從未生產過,全部依靠進口;300MW火電機組所需大型鑄鍛件50%以上依賴進口,600MW以上火電機組所需大型鑄鍛件90%依賴進口。
業內人士稱,中國機械製造業患上了大型鑄鍛件「進口依賴症」。依賴進口,造成整個行業發展受制於人:一方面,國外供應商擁有完全定價權,進口價格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我國重大工程建設進度受制於國外大型鑄鍛件產品的交貨期。
「即使我國通過引進技術買到一些裝備的設計圖紙,知道尺寸和成分,但我們還是製造不出來,核心關鍵製造技術是買不來的。」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科技工作部主任李冬茹告訴筆者。
國民經濟建設和重大工程的迫切需求與我國製造能力的低下形成極大矛盾。業內專家多次呼籲,應組織聯合攻關,有針對性地開展特殊材料、專用鑄鍛件的國產化研發。從「十五」開始,科技部在先進位造領域依靠863計劃、攻關計劃、支撐計劃,對國產大型鑄鍛件的研究開發作出系列部署,組織全國優勢力量開展大型鑄鍛件製造關鍵技術與裝備的技術攻關。
2006年,在「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安排了「大型鑄鍛件製造技術和裝備研製」重點項目,主要是為了集合「十五」「十一五」前期研究的各項成果,針對我國大型核電、水電、火電設備及大型冶金軋制設備等重大技術裝備的需求,重點開展大型鑄鍛件製造、超大型壓機和大型冶金成套設備關鍵技術研究,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形成集團效應,促使整個產業實現全面突破。
進口,進口,只有進口!10年前,我國機械製造行業深受大型鑄鍛件依賴進口之苦:國外企業藉機提價,價格一漲再漲,交貨期一拖再拖……
如今,這種整體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得到基本扭轉。近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大型鑄鍛件製造關鍵技術與裝備研製」通過驗收,這標誌著我國初步實現了大型鑄鍛件產業的戰略性技術突破和產業突圍。
10年持續支持,累計投入科研經費超10億元,通過十年磨一劍,在多個科技計劃的持續支持下,我國系統攻克了核電、水電、火電、船用柴油機等領域亟須的一批大型鑄鍛件製造關鍵技術,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產品,打破了國外壟斷。我國大型鑄鍛件打上了越來越多的「中國造」!
更多鑄鍛件製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鑄鍛件製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