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企業分析認為,由於主要出口市場地位沒有改變,歐美近期危機加劇的情況很可能帶動我國勞動就業波動加大,甚至在今冬明春造成一波短促的「用工荒」。江蘇舜天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小建說,今年以來,歐美地區受限自身經濟復甦緩慢,採購商採購意願一直非常疲軟,訂單不足,在迫使我國相當部分出口企業用工量維持在低水平的同時,也大大壓縮了製造鏈條的調整、適應能力。
「隨著庫存的消耗,歐美市場日用消費品很可能在明年春天出現一個空檔期必須填補,當地採購商屆時不排除突然向中國企業追加一大批急單、短單的可能,再加上明年春節來得早,到時候中國企業用工緊急短缺的局面進一步加劇的可能性很大。」他說。
轉移還是轉型考驗勞動密集型企業
面對「訂單荒」和「用工荒」疊加的局面,部分專家和市場人士認為,受國內多方面因素影響,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很難簡單通過提高工資、增加福利的方式加以應對,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中低端產能很可能不得不面對向海外轉移的前景。
長期跟蹤企業和市場動態的山東省商務廳業務聯絡辦公室副主任吳英喜說,「用工荒」的成因複雜,而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取向發生巨大變化,是重要因素之一。從山東這一勞動人口大省來看,年輕的「90後」農民工出現了「寧願在城市富餘,不願在農村就業;寧願在服務業拿低工資、不願意在製造業掙加班費;寧願在城市奮鬥,不願在農村享受」的突出特徵,「從我們調查的情況看,這種心態不是企業可以通過提高工資就可以解決的。
近期以來,我國出口形勢不容樂觀,部分產業特別是鞋帽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未來仍面臨訂單量減少、訂單波動加劇、短單小單比例持續上升的困難局面;與此同時,以珠三角地區為代表的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製造業面臨的招工難、「用工荒」局面也沒有得到改善,常年高懸的招工條幅已經成為這些地區的日常風景。
「訂單荒」遭遇「用工荒」,本來看似矛盾的經濟現象同時出現,向市場發出了強烈的警示信號。不少企業和市場人士認為,「雙荒」反常疊加的背後,是我國製造業特別是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升級轉型步伐遭遇全球經濟復甦步伐放緩衝擊的嚴峻現實。
「訂單節奏變亂」加劇「用工荒」
近年來,由於國內外形勢影響,招工難、「用工荒」已經不是一個罕見現象,但讓一些企業感到奇怪的是,儘管今年以來企業接受的海外訂單量並沒有增加,甚至還有所下滑,但是企業招工難的局面並沒有改善,這和以往訂單多才用工緊張、訂單少用工則少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
「幹了18年企業,現在是最迷茫的時候。」從一家夫妻店做起的廣東順德東原廚具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郭憲華說。作為一家用工人數不超過500人的中小勞動密集型企業,他現在面臨的是淡旺季都缺人的窘境,究其原因,他認為和「訂單節奏完全變亂」有直接關係。
「以往歐美經濟正常的時候,市場態勢是製造和銷售雙方都可以預測的,因此用工淡旺季分明,企業也可以適應、調整,用工短缺只是暫時現象;但今年以來,國際訂單不斷變短、變急,有德國企業還向我們下過100件產品的訂單。這種情況下,企業根本養不住人,也不敢養人,結果就是缺工成了常態。」郭憲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