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能源資源短缺問題已成為制約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由於資源無限、清潔安全,核聚變能被認為是人類未來最理想的新能源。
我國面臨的一個急迫任務,就是進一步加大向ITER組織的人才輸送。據統計,截至2010年11月,我國向ITER國際組織輸送工作人員21人,其中管理崗位4人,技術崗位17人,僅占該組織職員總數的5%,與中國所承擔的建設經費的比例——10%不相稱。英語水平、國際合作能力成為國內工程技術人員進入ITER組織的兩大障礙。派不出人,人才隊伍已經是捉襟見肘,國內已有的磁約束聚變研究工程技術人才數量相當有限,目前還得先保證國內研究任務的需要。
目前我國核聚變研究人才十分短缺,急需構建科學合理的磁約束聚變人才培養體系,聚變能研發是涉及多學科的系統工程,需要整合國內優勢資源和力量,探索新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協同創新。了解更多(2011-2015年核聚變能市場現狀趨勢戰略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
更多核聚變能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核聚變能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