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呼籲中歐雙方在歐洲擬議出台的太陽能電池板關稅問題上展開更緊密磋商。此前,歐盟委員會已同意對中國產太陽能電池板開徵平均稅率為47%的關稅。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雙方應「提升磋商級別」,以化解爭端和矛盾。「我們不希望看到貿易戰。」姚堅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雙方合作空間巨大。」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國。近年來,中國廠家面臨歐美競爭對手的抨擊,被指獲益於非法的政府補貼。美國去年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開徵了懲罰性關稅。
歐盟委員會已要求對中國產太陽能電池板徵收平均稅率為47%的臨時關稅,其中某些中國出口商面對的關稅較低,稅率僅為37%,另一些出口商則面對稅率高達68%的關稅。
北京方面異常溫和的回應似乎表明,中國企業可能試圖通過談判來降低關稅。中國曾對美國出台的類似關稅發表過語氣生硬得多的聲明。
歐盟官員拒絕就這些關稅發表評論。歐盟貿易專員周三向其他專員介紹了徵稅方案。
根據歐盟規則,這些臨時措施必須在6月6日之前發表在《歐盟官方公報》上。
據了解德古赫特思路的人士透露,即便在他推動開徵上述關稅的同時,他也並未排除達成和解的可能性。
其中一個可能性將是所謂的「價格承諾」,即中國出口商同意就其在歐洲市場銷售的產品設定某個最低價格。知情人士稱,迄今為止,一些已然在艱難應對微薄利潤率的中國太陽能企業對這類計劃興趣不大。
歐洲是中國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的最大市場之一。2011年,這些企業在歐洲的銷售額達到210億歐元。擬議中的關稅將給中國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帶來沉重打擊,其中很多廠家在產品價格低和供應嚴重過剩的雙重衝擊下,已面臨破產威脅。
這項針對傾銷指控的調查是歐盟委員會發起的最大調查,但歐方正試圖謹慎行事,因為它知道自己需要中國來幫助歐盟擺脫經濟衰退。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
中國太陽能企業在向歐洲銷售太陽能電池板的同時,也是歐洲多晶矽和機械的大買家,一些歐洲企業因此擔心在這些領域出現報復性貿易措施。
「如果歐方對產品設限,中方將切實維護中國企業的利益」。
全球銷售額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製造企業英利集團表示,其密切配合了歐盟委員會的調查,並相信出台懲罰性關稅的條件「並不具備」。
「懲罰性關稅——無論稅率水平高低——都將不可避免地推高太陽能產品價格,危及業內數十萬就業崗位,」英利公關事務主管表示。
更多太陽能電池板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太陽能電池板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