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廈門、大連、寧波等地引來廣泛爭議的對二甲苯(PX)項目,最近再次在彭州、昆明釀成群體性事件。公眾擔心重化工項目的環境風險,政府和企業則力證其安全。官民雙方對PX項目缺乏認知統一性。
應當說,PX項目是中國人繞不開的一道坎。PX中文名叫「對二甲苯」,屬於化學物質,可燃,有毒,有刺激性。但PX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化工原料,是化工產業的基礎。2010年,國內市場的PX消費量已超過900萬噸。儘管近年來PX自給率不斷提高,但市場需求缺口依然明顯。據有關專家預測,在未來10年內,我國可望還要新建10餘個年產80萬噸的PX項目。
建設PX項目是政府的一片好心,可是PX項目要想順順噹噹地落地生根並不容易。PX項目引發群體性事件,使社會和諧受損,影響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關係。政府的好心成了驢肝肺。
平心而論,PX是化學界公認的低毒物質,全球各國PX裝置近年不斷上馬,2012年初,日韓合資在韓國新上了一個百萬噸的全球最大PX項目,日本橫濱的PX裝置與居民區僅隔一條馬路。而中國已經有了十幾個PX項目,年產能數百萬噸,迄今尚未發生過重大事故。
PX 項目本身並無錯,錯在PX項目決策過程中,從項目論證、招商引資、拆遷圈地,再到項目進場,整個過程缺少民意參與,卻滲透著濃厚的長官意志。有的地方,PX項目建成了,附近老百姓還不知道是幹什麼的。大連PX項目因強颱風過境導致PX罐防潮壩倒塌,PX項目才暴露出「廬山真面目」。
PX項目的神秘感一俟被星星點點的「謠傳」(其實是實情)點燃,旋即轉化成民意的質疑、憤懣、抗議,乃至引發群體性事件。
一般情況下,等事件鬧到不可開交的地步,政府才出面解釋,開展一系列的「危機公關」,開足馬力宣傳PX項目是發展地方經濟、造福當地民眾的好事,其中不乏「不明真相」、「一小撮人」等官方標準公共用語,旨在壓制民聲,轉移視線。
既然是好事,此前為什麼要鬼鬼祟祟、遮遮掩掩?這似乎是越描越黑,以既成事實來「綁架」民意,更引起群情激憤。
也有地方政府在上污染項目時,籠統模糊地通過「技術先進」、「公共利益」等話語來包裝項目,對污染項目的技術風險進行「安全宣傳」,試圖給民眾灌輸一套「不要怕」的認知體系。
但這種認知往往因為環評、聽證、施工監理等堂而皇之地走走程序、司空見慣地做做樣子而受到質疑,又因中國安全生產頻繁的不良記錄,比如化工廠爆炸、毒氣泄漏、河水變質、大氣污染、生態惡化等,人們就有理由反對這些化工項目。
要想彌合這種認知上的差距,填補認識上的壕溝,必須還政於民,增加人民群眾的知情權、話語權。項目論證過程中,最基本的程序應當是將項目事先向會社會公布,廣泛走訪群眾,求得大多數民眾的認可和支持。
更多px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px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