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報告大廳從第十九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獲悉,全球合成纖維產能將以6.3%的年均增長率繼續擴張,預計到2016年合成纖維全球產能將達到7800萬噸。其中,滌綸扮演「領軍者」角色,將以30%的速度增加產能,遠遠快過需求增速,預計滌綸很快將面臨產能過剩問題。
全球化纖行業仍處於增長之中,並驅動合成纖維快速增長。數據顯示,中國化纖產能持久增長,產量占全球的份額已經從2006年的50%提升至2012年的67%以上。其中,滌綸產品扮演了領跑者的角色,特別是滌綸長絲產品發展迅猛,以15%的速度增長。
滌綸與棉花同為重要的紡織原材料,近年來,棉價相對高位運行,滌綸使用比例增長迅速,對棉花的替代作用最為顯著。最新預測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合成纖維的需求量有望達到5790萬噸,年增長率達5%。
但是,合成纖維的產能增長速度更快。最新預測數據顯示,其產能將從2011年的5800萬噸提升到2016年的7800萬噸,年增長率達6.3%。分具體品種看,到2016年,全球腈綸短纖和尼龍長絲的產能將保持穩定不變,而滌綸短纖的產能有望從1800萬噸提升到2300萬噸,滌綸長絲的產能更有望從3200萬噸提升到4500萬噸。
去年的數據已經很好地詮釋了化纖產能的高速擴張。據統計,2012年,全球主要纖維產品總產量達7900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了3.1%,其中,棉花產量為2300萬噸,同比下降了2%;而化學纖維的產量高達5410萬噸,同比提升了6%。
「未來幾年,全球化纖行業特別是滌綸子行業的產能將會出現比較嚴重的過剩。」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中國化纖行業產能占全球的比例超過六成,作為化纖行業產量最大的子行業,滌綸的產能過剩問題將尤其突出。
2012年中國的滌綸產量為3057萬噸,占到化纖產量的80.6%。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名譽會長許坤元表示,滌綸行業發展依賴技術進步,近幾年大容量、超細旦技術裝備實現國產化,帶來相對質量水平提高與比較成本降低,由此吸引眾多企業加大投入,也令產能過剩問題日益突出。
更多滌綸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滌綸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