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公車改革方案能否公開討論王穗明:市里還存在認識問題

公車改革方案能否公開討論王穗明:市里還存在認識問題

2014-01-01 11:18:02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處長開公車打高爾夫事發後,深圳多個單位內部要求公車不得開回家。市民中心C區是市政府部門的集中辦公區,C區地下停車場屬於機關專用停車場,南都記者昨日調查發現,昨日下午5點半到6點半的1個小時時間,平均每分鐘有一兩輛車開出,截至下午7時,該停車場的車位有近一半空置。這也表明,儘管有所約束,但公車開回家的現象仍較普遍。

  下班後1小時裡90輛車開走

  包括被本報曝光的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秘書處處長傅賢達的公車,平時上班時間也是停放在市民中心C區地下的機關專用停車場,目前,深圳大多數市級政府部門在此辦公,其地下停車場基本供各單位公車停放。

  閱讀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1-2016年中國天然氣公交車專用增壓器行業當前現狀及未來趨勢發展預測報告

  昨日下午5時,停車場保安向南都記者表示,該停車場對內不對外,需要專門的通行證才可在此停車,否則車輛不能進入而該停車場只有一個入口和一個出口。南都記者在地下停車場看到,已經陸續有人員乘電梯下來,將停放的車輛開走,逛了一圈後發現,此時空置的停車位約50個,而整個停車場標示的停車位有315個。

  下午5點半至6點半,正值下班後離開的高峰期時間,南都記者在該停車場的地面出口處統計離開的車輛數。下午5點半到6點鐘的30分鐘裡,有約50輛車開出,而到了下午6點半,共有90輛車開走。在下班離開高峰的那一個小時裡,平均每分鐘就有一兩輛車開出,特別在下午6點左右,離開的車輛非常頻繁。

  下午6點半後,南都記者再次進入該地下停車場,此時還是陸續有人員進入停車場開走車輛,逛了一圈統計後發現,標示的315個停車位,空置數約150個,此時時間將近晚上7點鐘,車位空置數占總車位數的比例近一半。

  開出車輛符合公車特徵

  據悉,目前深圳一般處級以上幹部都有配車,處級幹部配車多為奧德賽、雅閣等同級別車輛,局級幹部多為凱美瑞、別克商務車等,個別局級官員配有豐田霸道等。南都記者在市民中心C區地下停車場發現,車位上停放的車輛大多數屬於上述4類車。下午5點半至6點半這1個小時裡,開出停車場的絕大多數車也屬於這4類車輛。

  昨日是星期五,今日是星期六,屬非工作日,而昨日下午5點半至6點半間,開出市民中心C區地下停車場的車輛與深圳政府官員的配車類別匹配度相當高。市民中心C區屬於市政府的辦公區,昨日南都記者試圖通過出入口進入該地下停車場,遭到保安的阻攔,保安表示要到辦公區內乘坐電梯下去,南都記者看到的到地下停車場開走車輛的人員,都是通過乘坐辦公區內的電梯到達地下停車場。

  回應

  公車改革方案能否公開討論王穗明:市里還存在認識問題

  深圳公車改革方案基本成型,而作為一項重大改革,方案能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備受公眾期盼。昨天,深圳市政協主席王穗明表示,在公車改革方案能不能給社會討論,討論以後改不改的問題上,還存在認識問題。

  公車改革話題持續保持熱度,在昨天的市政協推進一流法治政府建設專題議政會上,也成為多位委員用來談論法治政府的引子,來自律師界的委員陳治民則直接圍繞公車改革發言。「深圳公車改革醞釀了10年還沒出台,都是因為政府或政府官員不敢改!」他說。

  早前,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白天透露,深圳公車改革已經探索很久,方案已經基本成型。不少市民和網友就此呼籲,方案的制訂能否廣開言路,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讓全民參與討論,以形成一個公眾認可、更科學合理的改革方案。對此,深圳市政協主席王穗明昨天表示,在方案能不能給社會討論、討論以後改不改得成的問題上,市里還存在認識問題,「但是市里真的在非常積極地做這件事情」。

  觀點

  人民網發評論斥深圳處長開公車打高爾夫

  南都獨家曝光深圳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秘書處處長傅賢達幾乎每周開公車打高爾夫一事,也引發中央媒體的關注,人民網對此事專門配發評論。以下為評論摘選:

  媒體曝光深圳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秘書處處長傅賢達幾乎每個周末開著公車去打高爾夫球,引發公眾譁然。傅賢達承認私用公車,稱開公車去打高爾夫確實不對,不過自己並未違法,因為沒有規定說公車該怎麼用。

  傅賢達覺得自己被曝光「很倒霉」,同時反證了公車濫用的普遍。「不理解」的背後,其實是習慣性的見怪不怪。傅賢達甚至聲稱「現在好多人叫我雇幾個人打你們 (指記者),還要我去告你們」。如果真有「好多人」說了這話,「好多人」顯然不是草根百姓,只可能是與傅賢達一樣的人。「好多人」居然還提出找「打手」報仇並封口,更表明毫無法律意識。明白無誤地違規違紀,反而說上法院告記者,與其說是思維嚴重混亂,倒不如說是寄希望於搞權力干預、玩掩蓋子那一套。

  本質上,將公車變為私車,就是損公肥私的腐敗。但是,這種「腐敗」的定性只停留在坊間,在官方層面頂多定性為違規,法律對此沒有定罪表述。公車私用處於「類腐敗」的灰色地帶,直接導致處理的蜻蜓點水— 對於外界揪住的公車私用者,一般只是批評檢討了事,很少有人因此受到黨紀政紀處理,更不要說刑事處罰。如此輕飄的處理,難以以儆效尤。究竟是立法存在短板,還是違規與違法的邊界被人為模糊,令人側目。

  用車被監督,愛好被關注,再加上高層針對公務員管理的多項規定與禁令相繼出台,一些幹部抱怨官不好當了。其實,這只能說明過去一些規定太彈性,某些人有太多肆意與胡來。禁令與嚴管給幹部們帶來「失望」,卻讓民眾看到「希望」。整頓吏治,就是要讓政風行風清清爽爽。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公車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