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京津冀污染源將在六月完成解析

京津冀污染源將在六月完成解析

2014-01-01 10:11:17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3月4日,一洗昨日霧霾,北京迎來了藍天。

  「3月5日見到幾位同行,都十分關注治理霧霾,大家都在探討一個問題:如何出台更具針對性、更有效的大氣污染治理措施。」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家莊煉化分公司總經理畢建國認為,污染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治霾不能急功近利,要從源頭抓起,對症下藥,但不能期望畢其功於一役。據了解,北京、天津和石家莊三個城市的污染源解析工作將於6月底完成。

  欲先人一步掌握最新資訊請查看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五年發展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空氣和水是流動的,誰都很難獨善其身,只有開展區域合作,聯防聯控,才能有效應對。」

  談到霧霾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環境保護局總工程師包景嶺說,「同霧霾,共命運」已成為當前京津冀地區不可迴避的現實。正因此,區域聯防聯控成了應對霧霾的不二選擇。包景嶺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認為在霧霾防治上三地完全可以信息資源共享,對症下藥,「各地大氣污染物構成比例的差異原因在於污染源不同,三地充分合作,可以通過聯動協調為各地個性化的大氣治理方案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避免『按下葫蘆浮起瓢』的尷尬。」

  「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新機制的建立,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個重要契機。」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範大學生態學研究所所長張大勇認為,霧霾的出現,令各地政府認識到區域協同的重要性,有助於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要以聯手治霾為契機,形成倒逼機制,大力推動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統籌規劃產業布局和功能定位,統籌區域環境容量,統籌科技資源配置,健全利益決策和協調機制,建立資源補償和生態補償機制,形成淘汰落後產能、節能減排的有效激勵機制,使京津冀實現綠色高效發展。

  政策背景

  2013年6月,國務院出台大氣污染防治「國十條」,將「建立環渤海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聯防聯控機制」作為單獨一條措施列出,進一步明確了區域聯防聯控在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地位。作為「國十條」的配套措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要求強化污染物協同減排,防治機動車污染;成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組織實施環評會商、聯合執法、信息共享、預警應急等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等。2013年10月23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在北京實質性啟動。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污染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