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中美O2O業務存在差異的原因是什麼?

中美O2O業務存在差異的原因是什麼?

2014-01-01 09:44:52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北美運營的核心是圍繞「商品」進行,很「自然的」的採用新技術,提高消費者的體驗為目的。國內O2O運營的核心是圍繞「營銷活動」,通過優惠或者電子券的形式,以改變消費者的某種習慣和客流路徑為目標。形成中美O2O業務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可以從企業內外部進行分析歸納。

  外部影響:二者O2O的推動力量不同

  國內的O2O實踐的主要推動力量是網際網路平台。作為平台,其產品是普適性的,因此百貨企業在應用的時候,只能按照既定的產品設計業務場景和體驗流程。同時,平台作為一個獨立的盈利組織,需要考慮自己的戰略和盈利模式,很難兼顧到百貨企業的消費者體驗的深度運營層面。

  閱讀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20年中國國際貨代服務業務市場前景與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而國外推動力量是百貨企業本身,因此出發點都會考慮到自己的定位、目標消費者、商品組合等特徵,圍繞提升消費者核心體驗為目標來開展全渠道銷售。同時,國外百貨企業大多數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考驗,經歷或無數次的周期和各種衝擊,非常明白零售是「圍繞商品開展的一項無終點為消費者服務的馬拉松運動」,因此每一項設計都會關注「可持續運營」和「可盈利」兩個基本判斷指標,營銷通常只是其中一個環節。反觀國內,國內傳統百貨由於最近幾年銷售下降比較快,盈利和生存壓力非常大,更需要「快」的解決方案,來迅速減緩顧客流失的速度。

  最核心的原因其實來自於企業內部

  長期的聯營制,國內大多數百貨企業已經事實上形成了商業地產運營思維,不關注商品的經營習慣很難被改變。在全渠道背景下,仍然是「以場控人」的「二房東」思想。因為缺乏單品管理的技術基礎,只能繞開零售管理的核心——商品及供應鏈管理,去關注相對容易見效快的市場營銷環節。北美百貨企業絕大部分商品為自有自營,而且信息化投資和水平相對較高,因此可以基於商品設計全渠道的體驗。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