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淺析創業人了解稅務知識是提高能力素質的關鍵點

淺析創業人了解稅務知識是提高能力素質的關鍵點

2014-01-01 10:12:17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創業人是指某個人發現某種信息、資源、機會或掌握某種技術,利用或借用相應的平台或載體,將其發現的信息、資源、機會或掌握的技術,以一定的方式,轉化、創造成更多的財富、價值,並實現某種追求或目標的過程的人。

  中國報告大廳、宇博智業市場研究員表示,作為一個創業者應鍛練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素質:

  心理素質

  所謂心理素質是指創業者的心理條件,包括自我意識、性格、氣質、情感等心理構成要素。作為創業者,他的自我意識特徵應為自信和自主;他的性格應剛強、堅持、果斷和開朗;他的情感應更富有理性色彩。成功的創業者大多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身體素質

  所謂身體素質是指身體健康、體力充沛、精力旺盛、思路敏捷。現代小企業的創業與經營是艱苦而複雜的,創業者工作繁忙、時間長、壓力大,如果身體不好,必然力不從心、難以承受創業重任。

  知識素質

  創業人的知識素質對創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創業人要進行創造性思維,要作出正確決策,必須掌握廣博知識,具有一專多能的知識結構。具體來說,創業人應該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做到用足、用活政策,依法行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了解科學的經營管理知識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掌握與本行業本企業相關的科學技術知識,依靠科技進步增強競爭能力;具備市場經濟方面的知識,如財務會計、市場營銷、國際貿易、國際金融等等。

  能力素質

  創業人至少應具有如下能力:①創新能力②分析決策能力③預見能力④應變能力⑤用人能力⑥組織協調能力⑦社交能力⑧激勵能力

  當然,這並不是要求創業人必須完全具備這些素質才能去創業,但創業者本人要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自覺性和實際行動。提高素質的途徑:一靠學習,二靠改造。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創業者,就要做一個終身學習者和改造自我者。

  閱讀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2-2015年中國註冊稅務培訓行業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哈佛大學拉克教授講過這樣一段話:「創業對大多數人而言是一件極具誘惑的事情,同時也是一件極具挑戰的事。不是人人都能成功,也並非想像中那麼困難。但任何一個夢想成功的人,倘若他知道創業需要策劃、技術及創意的觀念,那麼成功已離他不遠了。」

  中國報告大廳、宇博智業市場研究員表示,說道能力素質對創業人而言,了解必要的稅務知識也是必要的,這不只是財務人員的事情。畢竟,對小微企業來講,能合理地節約任何一分錢同時又保證安全,有時是關乎生死的問題。

  以下梳理24個創業者必須知道的稅務真相。

  1、技術入股好處多

  很多民營企業的老闆都是技術專家,個個擁有專利,將專利提供給公司使用,雙方沒有簽訂合同,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究竟屬於何種方式使用。建議老闆們將技術專利作價投入公司,一方面可以改善公司的財務狀況,減少投資時的資金壓力,一方面,作價入股以後,公司可以計入無形資產,可以合理攤消,可以增加成本費用,減少利潤,少繳所得稅。

  這樣一個財務、稅務都有利的辦法很多企業家卻都不了解,以致一邊抱怨政府徵稅太狠,一邊拚命繳不該繳的稅。

  2、電子商務少繳稅

  目前我國對電子商務的稅務規定還不是很明確,但在網上銷售貨物也一樣要繳納增值稅。我們講電子商務少繳稅是指印花稅。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在供需經濟活動中實用電話、計算機聯網訂貨、沒有開具書面憑證的,暫不貼花。因此,在網絡已經非常普及的今天,企業完全可以放棄傳統的經商模式,改為通過計算機聯網訂貨的形式,所有訂貨過程都在網上完成,這樣就可以節省印花稅,並且對銷售方、購貨方都同樣適用,所以,就此一項,就可以將網絡租賃的費用賺回一半。

  3、巧妙應對房產稅

  收過租金的人都知道,12%的房產稅是較重的。收過租金後,交完5%營業稅、12%房地產稅後所剩無幾。而如果將租金分解成三部分,即房租、場地租賃費、設備租賃費,並重新和客戶簽訂合同,只對房租交房產稅,節稅何止百萬。想起一句話,這世界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4、存款少可遲繳稅

  企業申報以後就應該及時繳稅,但如果由於存款少可以申請遲繳。存款少到什麼情況可以遲繳稅?可動用的銀行存款不足以支付當期工資,或者支付工資以後不足以支付應交稅金。

  注意可動用的銀行存款不包括企業不能支付的公積金存款,國家指定用途的存款,各項專用存款。

  當期工資是企業根據工資制度計算出的應付工資。

  如果出現以上情況,企業應及時申請,辦理延期繳納稅款的手續。

  5、不發補貼發雙薪

  中國企業福利制度的特點是有人情味,逢年過節都會有發一點所謂的過節費,根據個人所得稅政策的規定,過節費需要併入當月工資繳納個人所得稅。稅務政策的規定是發放年終雙薪可以單獨作為一個月的工資薪金計算個人所得稅,由於不需要與當月工資合併繳納個稅,因此可以降低稅率,減少員工的個人所得稅負擔。都是發點錢,過節費交稅多,雙薪繳稅少,所以為了少繳稅,應該改變那種過年發點過節費的做法,改成年底發雙薪的方式。

  千萬不要固執己見,認為雙薪是外資企業的玩意,我不玩,我還是發過節費,這樣就會費力不討好。節稅其實很簡單,只要順著稅務規定去安排就可以了。

  6、好心也會幹壞事

  某公司發年終獎,老闆覺得張三的表現較好,發6000元,李四表現更加突出,值得嘉獎,發6200。發完年終獎,李四來找老闆質疑:橫看豎看,我都比張三表現好,辛苦了一年,表現不如我的張三年終獎金為什麼還比我多呢?老闆詫異:明明發得多為什麼說拿得少?向財務詢問,原來不小心猜中了個人所得稅得陷阱:張三的獎金要交 300元個人所得稅,李四的獎金要交595元個人所得稅,結果張三拿到5700元,李四拿到5605元。結果是老闆想嘉獎的人拿得少。

  老闆感慨:這麼個小事情都被稅務陷阱絆一跤,不懂稅法看來要吃虧。

  7、沒有生意也要申報

  企業納稅申報是一項義務,不論企業是否有稅要交。企業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稅款要繳納,例如企業處於籌建期間;企業處於免稅期間;企業處於清算期間;清算還沒有結束;企業由於經營不理想,沒有納稅收入或者收益。這些情況下,企業可能沒有稅款要繳納,但都要按時納稅申報,沒有應納稅稅款的申報就是所謂的零申報。零申報只是一個簡單的程序。一項簡單的手續,如果不辦理,稅務機關可以每次處以罰款2000元。

  8、一日之差兩重天

  張三辦家公司,登記在6月30日,李四辦家公司,登記在7月1日。大家對這一天的差異沒有在意,大家都向稅務機關遞交了申請,要求享受新辦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當年下半年大家都虧損,張三的公司稅務機關批覆當年已經享受了一年的所得稅,明年開始要交所得稅,由於當年虧損,算免稅也沒有實際意義。李四的公司可以選擇今年的利潤先繳納,明年再開始計算享受一年的所得稅優惠,由於當年虧損,選擇繳稅也沒有問題,所以李四的公司明年才算免稅一年。根據稅務規定:上半年開業的公司當年算一年免稅,下半年開業的公司可以選擇。所以,一日之差命運各異,要經營成功,一定要了解稅務規定。

  9、重設流程納稅少

  對於摩托車、汽車公司,設立自己的銷售公司就可以避免過高的消費稅負擔。公司的產品先銷售給銷售公司,銷售公司再賣給經銷商或者客戶。由於消費稅在生產環節納稅,銷售環節不納稅,因此,銷售公司不納消費稅,只要定價合理,就可以少交部分消費稅。有人說:你這種方法屬於價格轉移,稅務機關肯定不能接受。其實,作為企業經營價值鏈的一個環節,營銷活動也是一個利潤的傳造環節,一部分利潤留在銷售公司符合企業實際。關鍵是合理劃分製造環節的利潤和銷售環節的利潤,根據市場規律,製造環節的利潤是很低的,因此,30%-40%的利潤分配到銷售公司是一個合理的劃分。

  10、先分後賣納稅少

  公司投資一家企業占有60%的股權,該企業市場運作良好,公司幾年盈利,該60%的股權價值已經漲了不少。現在想轉讓股權,財務經理提議應該先把利潤分了再轉讓,這樣可以少繳稅,老闆看不懂:分了再賣價錢自然下降,不分價錢高,為什麼先分配就可以節稅呢?道理其實很簡單:先分配利潤,分了以後賣價下降,分回的利潤由於沒有地區差不存在補稅的情況,因此不需要就分回的利潤補稅。如果不分,轉讓價於當時投資價格之間的差額就是轉讓的投資收益中的一部分就是沒有分配的利潤。因此,先分配不用補稅,不分配就要繳稅,企業應該先分配比較有利。

  公司進行股權轉讓時一定要分析:應不應該先將利潤分配了?

  11、合同作廢也納稅

  有些企業的領導喜歡簽合同,也喜歡變來變去,簽了以後發現不行就作廢以後重新來過。簽了合同要繳印花稅,即使合同作廢。例如:公司本月簽訂了合同,申報的時候繳了印花稅。領導作廢了該合同,不簽了,由於印花稅已經繳納,並且不能退還,因此,由於作廢合同導致多繳了稅。

  還有一個是變更合同,如果合同金額增加了,就要補繳印花稅,如果合同金額減少了,不退印花稅。

  所以,如果合同金額一時不能確定,應該先簽訂金額未定的合同,等到金額確定以後再補充進去,這樣就可以避免多繳稅。

  12、做善事也有講究

  企業對外承擔的是一種社會責任,每當遇到天災,作為一個有責任的企業家就會熱心公益事業,捐款捐物,風險一片愛心。

  做善事也與納稅有關。企業對外捐贈的款項和實物,一是可能涉及視同銷售,繳納增值稅,因此,在捐贈的時候,要考慮到後面還有稅務負擔;一是捐贈要合理進入成本費用,還有符合稅務上的條件,包括需要通過國家稅務機關認可的單位和渠道捐贈。例如:政府機關、民政部門、慈善機構,另外還需要有符合稅法規定接受捐贈的專用收據。如果不符合條件,捐贈完了還不能進入成本費用,結果還要納33%的所得稅,這個善事也就做得太大了(十八)遭遇意外要報案。

  13、處理意外需謹慎

  不幸的事讓人痛苦,但確實會發生。出差在外,不小心手提電腦被小偷順手牽羊,足以讓人揪心一陣子。難過以後心理平坦了,繼續工作。有一件事千萬要記住:這件事與納稅還有關係。丟了手提電腦屬於財產損失,要憑相關證明在公司的成本費用中列支。

  丟了電腦以後,要及時到公安機關報案,取得相關證明,回來提交給財務部門,作為證據。如果沒有證據,損失不能進成本,等於丟失的不僅僅是一台電腦。

  類似的意外要同樣處理,這樣才能避免損失擴大。

  14、適用稅率看進項

  增值稅第二條規定:圖書銷售使用13%稅率。只要企業是一般納稅人,銷售圖書的稅率就是13%。但有一家公司,也銷售圖書,也是一般納稅人,稅務人員要求該公司按17%納稅。稅務機關有什麼依據?稅務人員解釋:該公司印刷圖書的進項發票是17%,如果該公司適用13%的稅率,那不成了繳13%抵扣 17%?那稅務上怎麼平衡?

  使用稅率只與產品有關,與進項無關。對於稅務人員的解釋一定要三思而行,否則就會聽得糊塗,納稅也糊塗。

  15、預收帳款也要繳稅?

  聽了太多預收款被稅務機關要求徵稅的故事。

  增值稅條例實施細則第33條規定;預收款在發出貨物才產生納稅義務。

  財稅【2003】16號也再次強調;除了銷售不動產,其他服務性業務的預收款不需要先繳納營業稅,在確認收入時再繳納營業稅。

  有些企業預收款繳稅是因為對方要求開具發票。其實,收到預收款,向對方開具預收款憑證就可以了。預收款憑證不屬於發票,所以稅務機關不監製預收款憑證。

  16、這也是生產企業

  外資生產企業「兩免三減半」的規定大家很熟悉:只有生產企業才能享受,服務企業不能享受。到底什麼是生產企業?可能心裡很模糊

  根據外資企業所得稅法,建築、貨物運輸、產業資訊、精密儀器設備維修、城市污水處理等行業都屬於生產性企業。眾所周知,從事建築、貨物運輸繳納營業稅,但在所得稅法規中又屬於生產性企業,看起來有點矛盾,其實一點也不矛盾,稅不同規定不同。

  17、到底幾年算壞帳

  企業經營不能收回的款項變成壞帳,壞帳是企業經營難以避免的損失。到底經過多長時間不能收回的款項才算是壞帳?兩年?三年?

  兩年也對,三年也對。對於外資企業而言,兩年不能收回的款項屬於壞帳,對於內資企業而言,三年不能收回的款項作為壞帳。這又是內資企業與外資企業的一個差異。

  另外,外資企業稅前不能計提壞帳準備,內資企業稅前可以按規定計提壞帳準備,這也是一個差異。

  了解規則,才能合理利用規則。

  18、出租就不能免稅

  單位租賃房屋需要按租金繳納房產稅,房產稅率為12%,外資企業適用城市房產稅稅率為18%。除了房產稅還有營業稅,出租房屋的收入稅負不輕。

  對外資企業,廣東規定:新購置的房產可以銷售免徵房產稅三年的優惠政策。

  有家公司購買了一層辦公樓,一半自用,一半出租,去申請免稅被稅務機關退了回來:房屋出租部分不能免房產稅。企業無奈,只好咬緊牙關繳納了18%的房產稅。真是冤枉到家。廣東規定的免稅條件是不分自用還是出租。企業多繳了稅還被蒙在鼓裡

  19、多拿進項多抵扣

  作為一般納稅人,銷項減去進項就是要繳的稅,因此,多拿進項就可以少繳稅。這些進項包括多個方面:購買辦公用品的進項,購買低值易耗品的進項,汽車加油的進項,購買修理備件的進項。積少成多,日積月累,企業就能降低稅負。修理備件不是固定資產,所以進項也可以抵扣。

  建議企業在管理人員的名片背面印上企業一般納稅人資料,在採購的時候出示資料儘量要求對方開具專用發票,這也是企業節稅的一個好方法。

  20、贈得巧來送得妙

  一件2000元的電器,送一件400元的小家電,合計2400元實際收2000元。如果當贈送,要按2400元繳納增值稅。現在我們重新涉及方案:將兩件產品賣給顧客,給予顧客400元的折扣,其中,2000元的按15%折扣以後出售,400元的按折扣25%以後出售,這樣,對顧客而言,實際支付 2000元,與買一件送一件的效果是一樣的,對於商場而言,由於是價格折扣,實際上沒有贈送的行為,只要按2000元實際營業額繳納增值稅即可。

  有些營銷人員認為這樣做很無聊。改變方式就符合稅法,不改變就要多交68元的增值稅,對企業的納稅而言,這不是一件無聊的事情。

  21、調取帳簿不隨意

  稅務機關什麼情況下可以調取企業的帳簿查閱?稅務約談是否可以調帳?根據《納稅評估管理辦法》和征管法的規定,稅務機關在納稅評估約談過程中不能調取企業的帳簿資料查閱,在進行稅務檢查中可以經縣以上稅務局長批准,調取納稅人的帳簿進行檢查。平時企業經常遇到:稅務人員打電話來,要求企業送資料去稅務機關的情況都是不合法的行政行為,屬於非法行政,納稅人可以置之不理。稅務機關調取帳簿要及時歸還,調取當年帳簿,應30天內歸還,調取以前年度帳簿,應3 個月內歸還。

  在納稅評估約談過程中,納稅人不必為調取帳簿檢查擔心。

  22、虛報虧損就偷稅?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做財務工作得也難免會出現差錯,平時收入核算、成本費用處理有差錯,等到稅務機關來檢查,發現差錯,影響到當年的利潤,就要承擔稅務責任。如果公司本身是虧損,收入、成本費用處理糾正以後,公司變為盈利,當年就屬於少繳稅,按律可以治個「偷稅」;如果糾正以後,公司還是虧損,沒有導致公司少繳稅,就不屬於「偷稅」,只是屬於「虛報計稅依據」,不能按偷稅論處。所以,少計收入、多計成本費用不一定就是偷稅。

  23、人走但申報不能停

  俗話說「鐵打的兵營流水的兵」。企業也是一樣,人來人往很正常。企業的財務人員也會發生人員流動,前一任已經離職,後一任還沒有到任,中間出現了真空。由於財務工作的時效性要求,財務人員離職如果企業安排不妥當,就會給企業帶來損失。其他工作可以等到新人來處理,納稅申報是有時間規定的,不能等到後一任來了才辦理。建議企業在財務人員離職的時候,應該留意納稅申報的問題,應該與離職員工協商,即使人已經離開,離職人員也應該把納稅申報做完。沒有按時申報,每次可能會被罰款2000元。

  24、溝通多點罰款少

  中國稅務規定變起來快如閃電,企業想不出差錯實在不容易,出現差錯就可能面臨處罰。例如:日常的納稅申報,購買發票,發票核銷、發票填寫等都可能出現差錯。一次罰款2000元以下,罰50元也是2000元以下,罰1800元也是2000元以下,基層稅務機關在2000元以內有酌情權。對於出現的差錯,辦稅人員首先應該誠懇面對,承認錯誤,但要分析原因,是因為新政策不知道,還是因為新招人員不熟悉,還是操作不小心等等,將實際原因向稅務機關反映,大多數情況下,在日常納稅中的差錯都能獲得稅務機關的諒解,罰款會酌情減少。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創業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