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化工報告大廳了解:我國聚碳酸酯的研製始於1958年,並於1965年實現工業化生產。據專家介紹,先後有上海天原集團申聚化工廠、江蘇常隆化工有限公司、重慶長風化工廠等從事生產,產品大部分自用。但由於裝置規模小、技術水平落後、產品質量差、生產成本高,產品競爭力低,無法與國外產品相抗衡。2005年之後,我國掀起聚碳酸酯投資熱潮,世界級聚碳酸酯生產商帝人化成和拜耳先後在我國投資建廠,到2012年我國聚碳酸酯產能達44.1萬噸/年。三菱瓦斯化學公司在上海漕涇化學工業區新建8萬噸/年聚碳酸酯產能,將於2013年底建成投產,該聚碳酸酯樹脂聯合項目的總投資約為300億日元。據專家介紹,中石化與沙特基礎工業公司沙伯簽署的26萬噸/年聚碳酸酯項目預計於2015年投產,該項目是中國石化與沙伯在天津現有100萬噸/年乙烯合資項目中新增的合作內容,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非光氣法生產工藝,總投資約110億元人民幣,雙方股比50%:50%,將生產包括混合級、擠出級、光學級及注塑級四大類聚碳酸酯。
據專家介紹,作為全球著名的聚合物製造商之一,拜耳材料科技公司早在2001年就在上海創建了聚合物研發中心,並在上海一體化基地投運了一條年產量為10萬噸/年的聚碳酸酯工廠和4條其他聚碳酸酯分級摻混材料廠,為生產線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另外,帝人化學公司投資9億日元830萬美元在其上海聚碳酸酯混配料工廠內新建的裝置已於2009年建成投產,此次擴能完成後,該工廠成為世界級的聚碳酸酯混配料工廠。未來仍有內資、外資新擴建聚碳酸酯裝置在我國陸續建成投產。拜耳材料科技2010年已經宣布計劃到2016年使其在上海漕涇生產聯合裝置的聚碳酸酯產能翻一番以上,將達到50萬噸/年,拜耳材料科技公司也將大大增強在漕涇的研發能力,並將其聚碳酸酯業務部從德國Leverkusen遷往上海,此舉將使其業務更貼近迅速發展的亞洲聚碳酸酯市場。另外位於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永和經濟區的聚碳酸酯單層板工廠已於2011年10月開建,設計生產能力1.2萬噸/年已於今年投產,到2015年,這家工廠聚碳酸酯總產能將翻番達到2.4萬噸/年。
如今,聚碳酸酯的應用領域日漸廣泛,據悉,牙醫用其新型探照燈檢測病人牙齒時,健康牙齒會顯示綠色,而含有大量細菌及新陳代謝殘餘物的齲齒則變為紅色,牙醫可以輕鬆找到病人的齲齒,並進行處理。研發人員表示,探照燈效果顯著主要是其內置的PC過濾器採用了拜耳Makrolon LQ3187PC生產而成的燈光過濾器,它能切斷一些可見光譜,將注意力集中於紅光和綠光身上,可以辨別齲齒和健康牙齒。Makrolon LQ3187是一種高透明性PC材料,其光學性能十分優異,並具備良好的抗衝擊性和抗斷裂性。化工廠1萬噸/年PC裝置也將於未來兩年內投產。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聚碳酸酯擁有良好的透光性,抗衝擊性,耐紫外線輻射及其製品的尺寸穩定性和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使其比建築業傳統使用的無機玻璃具有明顯的技術性能優勢。同樣的在醫療領域聚碳酸酯以其良好的性質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宇博智業認為,在未來的發展中,如果能更加充分的利用聚碳酸酯現有的優良性質,並且研發出更多的應用價值,那麼聚碳酸酯的應用領域將會更加廣泛。
更多聚碳酸酯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聚碳酸酯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