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是裝備製造業中重要的、關鍵的基礎零部件,直接決定著重大裝備和主機產品的性能、質量和可靠性,被譽為裝備製造的「心臟」部件。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軸承產業已經形成了相當規模,全國軸承行業2010年產值約為1300億元人民幣,位居全球第三位。儘管我國軸承行業的發展規模已經非常龐大,但絕大部分都是集中在低端,而在高端軸承製造領域,我國與已開發國家相比仍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來,軸承工業飛速發展,軸承作為機械設備必不可少的「關節」,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軸承行業與機械製造業一起快速發展,為我國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已經形成了產品門類基本齊全、生產布局較為合理的專業體系。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我國軸承行業已經形成較大的經濟規模,從2005年起,我國在銷售收入和產品產量上都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軸承製造國,同時也是世界軸承使用大國,市場廣闊。2005年至2012年,我國軸承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和軸承產量保持了較快的增長趨勢,其中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增長速度為14.23%,軸承產量的平均增長速度為16.04%,已經形成較大的經濟規模,同時自主創新體系和研發能力建設取得一定進展,形成了由97項國家標準、103項機械行業標準、78項軸承標委會文件組成的,與國際標準接軌的軸承標準體系,國際標準採用率達80%,零件專業化與工藝專業化生產取得長足進步,為國民經濟的配套能力大大增強。受到國家控制通貨膨脹的宏觀調控和經濟結構調整緩慢,以及國際經濟危機持續蔓延造成的國際經濟形勢低迷的影響,我國軸承行業在2012年首次出現負增長。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軸承行業市場調查報告》了解到,2005年至2012年,我國軸承出口量年平均增長8.56%,進口量年平均增長0.94%;出口金額年平均增長18.14%,進口金額年平均增長13.29%。進口軸承一般都為高端軸承,數據表明近年來市場對高端軸承的需求量呈增長的態勢,這與我國高端裝備與汽車工業呈快速發展相符;另一方面進口軸承的附加值明顯高於出口產品,2012年我國進口軸承17.9億套,金額34.5億美金,出口44.6億套,金額43.7億美金。國內高端軸承市場空間廣闊,進口替代市場空間巨大,加快轉型升級,提升國內產品質量水平是當務之急。作為機械設備必不可少的「關節」,我國軸承產業必將隨我國國民經濟長期增長而不斷快速發展。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大力發展,我國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將不斷深化,由此促進我國軸承行業的市場規模將保持長期穩定增長的態勢,特別是中高檔軸承未來的市場空間十分巨大,到2015年,軸承行業的銷售額將達到2220億元,產量將達到280億套,行業年均增速將在10%以上。
更多軸承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軸承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