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項政策支持下,近年來我國雲計算獲得快速發展,2014年市場規模破千億元。當前,我國雲計算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並為IT產業創造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我國雲計算快速發展
雲計算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代表,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信息產業的發展格局,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發生著重大的革命性變化。
據了解,我國雲計算的市場規模在2010年就達到了350億元,2013年更是達到900億元,2014年則超過1000億元,發展平均增速達到37%。
對此,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曲維枝日前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雲計算技術和應用展覽會上表示,雲計算的快速發展為我國的IT產業創造了 彎道超車的機會。相對於傳統構架下的難以逾越的技術鴻溝,在雲計算框架下,國內企業與國際巨頭之間的技術差異將大大縮小,如阿里雲、紫光雲、天成雲機等, 關鍵性能指標已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有的部分還能超越國際水平。
根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20年中國雲計算行業深度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開始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雲計算依靠低成本、可靠性高、可拓展性強等優勢,正在不斷加快相關技術和應用的創新,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等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如2014年末,我 國已經有60%以上的中小企業應用使用了雲服務,使得企業的生產效率得以明顯提升。
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這既是對雲計算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也為今後雲計算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面臨三大發展機遇
有關專家和學者認為,當前,我國雲計算發展面臨三大發展機遇。
一、雲計算作為IT產業發展的重要方面,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工信部和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等部門聯手協同以促發展。2011年推出5個雲計算的試 點城市,即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2014年國家雲計算工程的支持範圍從5個城市擴大到31個省區。2015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促進雲計算創新 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這對進一步務實地推動雲計算在我國的健康發展具有指導意義。
二、應用驅動是雲計算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需求最複雜的市場。正是這樣規模最大、應用最複雜、需求最有特點的市場,培育出了若干的雲計算應用。而複雜的系統和龐大的應用需求為我國發展雲計算帶來了很好的先機,也讓我國的系統走向世界,讓世界的發展融入了中國元素。
三、軟體技術架構正在發生重大變革。以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為代表的新技術發展和應用,使得傳統軟體架構已經被顛覆,新的面向服務的架構和應用正在成為潮流和趨勢。
標準和安全成最大挑戰
不過,有關專家指出,在把握髮展機遇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雲計算產業發展面臨的若干挑戰。雲計算以網際網路為載體,具有隨時隨地、無國界服務,數據資源 所有權、管理權和使用權分離,以及各平台之間不具備互操作性等特點。所以,標準規範和安全管理成為雲計算推廣應用中的最大挑戰。
從政府的角度來看,應加快研究制定雲計算標準化發展戰略,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確保互通、互操作和服務的可移植。加強雲計算安全風險的評估分析、安全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完善信息保護、跨境數據流動等制度性的措施,有些還需要立法,以此保證雲計算發展。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一方面要把握好當前國內外的經濟形勢、抓住機遇、強化自主創新的能力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另一方面,要狠抓服務,增加服務在業務份額中的比重。以服務作為新的企業增長點,加快做大做強。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軟體服務業司司長陳偉介紹,工信部下一步將從五方面推動雲計算的發展。
一是培育信息產業的新業態。使雲計算成為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的堅實土壤。二是鼓勵提升創新能力。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首先在IT領域,在雲計算、技術產 業應用發展的領域成為現實。三是加快推動雲計算綜合標準化工作。以標準化引領技術產業的發展,以標準化規範應用和產業的方方面面。四是推廣雲計算的示範應 用。尤其是貼近具體需求的、重大需求的行業和領域的試點示範。五是支持第三方機構開展雲計算服務質量、可信度和網絡安全等評估測試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將會 培育出大量的第三方服務,形成新的產業、新的模式。
更多雲計算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雲計算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