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大跌,市場流動性增強,可能導致儲戶存款意願下降,對大額存單造成一定衝擊。然而,業內人士表示,肩負著利率市場化的大額存單會不斷前行,未來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深入,商業銀行為投資者提供的存單產品種類將更為豐富,利率定價也將明顯分化。
大額存單 促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作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又一試水產品,大額存單發行兩個月來情況可觀。央行近日發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個人大額存單發行超過預期,累計已達1186億元。多家銀行網點人員反映,目前個人大額存單認購者多為高資產客戶,普通客戶更關注國債、理財等低門檻產品,不過大額存單收益率的逐步提升,有望吸引更多普通客戶購買。
《報告》詳細披露了大額存單的發行情況,截至7月末,大額存單累計發行554期,發行總量為6816億元。企業客戶認購較為踴躍,共認購 5730億元,占總發行量的82.9%;個人客戶認購積極性也超出預期,面向個人的大額存單共發行1186億元,占總發行量的17.1%。
個人大額存單 更受高資產客戶青睞
北京商報記者走訪了多家銀行網點,銷售人員反映,個人大額存單目前更受高資產客戶青睞。中行一位網點人員告訴記者,6月首批大額存單發行的時候,有客戶一次性認購上百萬元,比起多被小額認購的國債、理財等產品,大額存單的發行總量攀升更快,但認購人數不及其他產品。
發行利率上,個人大額存單利率接近相應期限存款基準利率的1.4倍,多家銀行網點人員表示,大額存單利率雖高於定期存款,但目前仍低於相應期限的保本理財產品收益,提前贖回利息不及國債,加上其30萬元認購起點的門檻偏高,目前普通客戶購買意願並不強烈。
大額存單從今年6月15日啟動發行,首批有9家機構試點,7月30日發行機構數擴大到102家。北京商報記者獲悉,考慮到大額存單屬於負債產品,目前有股份制銀行獲得發行權卻遲遲未推出存單。
業內人士表示,在儲蓄、理財等產品收益率日漸走低的這個時期,收益率成為爭奪客戶的利器。中行已發行的三期大額存單,期限選擇和收益率不斷增加,最近一期存單的三年期利率已超過同期限國債,顯示出銀行在大額存單上力求吸引更多投資者的心態。《報告》透露,下一階段,央行將通過逐步擴大存單發行主體範圍、促進存單二級市場交易等方式,繼續推動大額存單市場發展,有序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大額存單的信息,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大額存單行業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細分市場研究及重點企業深度調查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