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阻電位器企業通過引進和自主創新,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20年來,總產量增長了近80倍,片式化小型化是電阻電位器未來的發展趨勢。
20年來,電阻電位器產業發展速度驚人,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在國內生產的電阻電位器總產量在5200億隻(含獨資)以上,是20年前的近80倍。我國原有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通過改制改革和引進自主創新,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但同時目前我國電阻電位器產品主要以中低端為主,高端領域需要突破。此外,片式化小型化是電阻電位器未來的發展趨勢。
20年產量增長近80倍
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電阻電位器分會成立於1988年,正值改革開放第十個年頭。此前,在中央領導提出的「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號召下,電子行業積極推進科技發展,引進國外先進生產技術。整個電子元件行業相繼引進先進的生產線達500餘條,其中電阻電位器生產線128條。先進生產線和技術的引進,改變了生產技術落後的狀況,提高了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1988年電阻電位器年生產能力達到67億隻以上,基本滿足了當時消費類、投資類和軍事電子裝備的基本需求,特別是為彩電國產化配套作出了貢獻。
但與國際相比,我國電阻電位器在生產能力、品種及質量上還存在較大差距。1987年,日本電阻器的產量已達到887.17億隻(其中片式電阻器344.2億隻),美國電阻器消耗量達到149億隻,西歐電阻器產值達到5.44億美元,差距顯而易見。尤其是片式電阻器,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初才開始引進片阻生產線,但規模小,生產能力很低,1988年產量僅5億隻。
2007年在國內生產的電阻電位器總產量在5200億隻(含獨資)以上,是20年前的近80倍,其中片式電阻器約4500億隻,是20年前的900倍。
引進和自主創新提升競爭力
20年來,一批國際著名的電阻廠商紛紛在我國設廠,如國巨、旺全、松下、興和等,他們起點高,規模大。我國原有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通過改革改制,引進和自主創新也得了到長足發展。
潮州「三環」集團由一個小型瓷件廠起家,歷經30年打拚,特別是改為股份制企業後的近20年來,在總經理、董事長張萬鎮帶領下,加速自主創新的步伐,現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子陶瓷元件及陶瓷產業基地,並被評為廣東省第一批創新型企業。
上海克拉公司原是上海松江電訊器材廠,生產線繞電阻器,規模很小。以楊志明為首的經營團隊,與多家國外企業合作獲取核心技術,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年銷售收入是20年前的數百倍,全球片阻需求總量每月在1000億隻左右,而每月生產總量則已超過1200億隻。面對激烈的市場形勢,端華公司制定了繼續擴大產能的策略,分階段上量至每月生產80億-100億隻。
如今,會員單位中膜式電阻年產超過10億隻的企業有15家,其中,由女企業家陳果任總經理的廣州市番禺龍建達電子廠是後起之秀,2007年該廠年產各種膜式電阻器200多億隻,2008年目標是300億隻。2005年該廠還在湖南益陽設立了分廠,分廠還將繼續增加片式電阻器的生產,下半年將正式生產。
現在電位器產量每年在15億隻左右,出口量約占1/2。其中寧波華耀電子公司、東莞升威電子有限公司等生產量較大,品種較全。成都宏明股份公司二廠積極開發高、尖、精新品,為重點工程配套,大大提高了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會員單位中有一批老國有企業,如北京718廠友晟電子公司、795廠(華星電子工業公司)、893廠(四川永星電子公司)、西京電氣總公司(原4310廠,現為紅星電器公司)、南京無線電十一廠(現為先正電子公司)等,改革開放以來,他們都煥發了勃勃生機,依靠原有的人才和技術優勢,努力自主創新,研發新品,在行業中,繼續發揮著骨幹作用,尤其在軍工和重點工程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
經過20年的發展,我國已成為全球重要的電阻電位器生產基地。總產量約占全球總量的30%以上,確實是做大了。但我們還應清楚地看到,目前產品主要以中低端為主,從做大到做強,還有待業界進一步努力。
片式化小型化是趨勢
片式化、小型化已成為衡量電子元件技術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現在,世界各類電子元件片式化迅猛發展,特別是片容、片阻、片感三大無源元件占各類片式元件總產量的85%~90%。另外,複合化、集成化及高頻段領域應用的步伐也在加快。
片式電阻小型化仍將繼續,除滿足0603型的市場需求外,還必須進一步擴大0402型的生產規模,拓展品種。為保障電子設備安全可靠運行,應加深對片式熔斷電阻器的開發。為提高電子設備的組裝密度,網絡電阻的開發和應用將進一步深化。除現有的1608型外,應著力滿足1005型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
未來一段時間,傳統引線電阻器電位器仍將在電子元件中占較大比重,這是因為其仍有特定市場,而且各種檔次都有需求,如重點工程、精密儀器、民用整機、消費電子等領域。尤其是大功率電阻器,高穩定高可靠及各種敏感電阻器短時期內難以完全片式化、小型化。
綜觀未來的電阻電位器產業,作為新型電子元件的片式電阻將向小型化、高精度、高穩定、高可靠、多品種、高頻化方向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其市場空間很大,年增長速度仍將保持在20%左右。但同時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兼併重組等市場現象還將繼續。傳統電阻器生產規模將隨新型產品的崛起而逐漸縮小,但被新型元件替代的過程將是漫長的。這主要因為除產品本身難以替代外,還有許多國家和地區因種種原因不再生產,這給國內企業留下了空間。
更多電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