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中國整形美容市場規模每年都以20%左右速度增長

中國整形美容市場規模每年都以20%左右速度增長

2015-01-02 17:28:08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近年來,赴韓醫療美容的熱潮一直沒有消退過。實際上有數據顯示,近幾年來中國整形美容市場的規模每年都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長,2014年中國美容產業總產值已達到5100億元。但巨大需求的背後仍掩蓋不住需求者的焦慮,整容失敗的案例屢見不鮮。

  12月20日,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正式生效,雙方最終將有超過九成的產品在20年過渡期後進入到零關稅時代。韓國FTA產業協會會長李昌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隨著今後臨床試驗、許可發放等問題的解決,中國消費者在本土享受到韓國專業的整形手術也不再遙遠。

  面對這樣的一份大蛋糕,中韓方面應該怎樣利用自貿協定的機遇來進行發展呢?雙方若合作又會遇到哪些具體的問題呢?

  最近,醫療美容導遊小張在首爾仁川機場陪他的三位中國女客戶辦理入境事宜。站在擁擠的出關隊伍中,四個人熱切討論著「換顏」方案,毫不避諱往來人群投來的注視,對即將到來的美容整形之旅充滿期待。名聲在外的韓式整形技術,吸引著越來越多懷揣「求美之心」的中國人,趕赴韓國來一場「醫療美容觀光游」。

  據國內相關業內人士介紹,在醫療美容方面,中國技術與韓國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因為中國的整容產業的發展也才10年左右的時間,整體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因此韓國醫療美容市場更吸引那些有條件去做手術的國人。

  但資深韓國投資人、平衡資本董事總經理池承凡對記者表示,都以為到韓國整容就可以高枕無憂,實際上頂級的整容醫生在韓國也是稀缺的。據相關統計,韓國在整容領域的專家級醫生,也就百名左右,一線整形醫院也是屈指可數,大部分赴韓整形者未必可以約得到一線醫院的服務。

  「大量中國人跑到韓國去整容,但很多人其實並不了解,韓國優質的醫美資源,其實就掌控在那麼幾家大醫院的手裡,其他的路邊店很多,赴韓醫療觀光其實風險不小,醫療事故也時有發生。」業內人士王先生說。

中國整形美容市場規模每年都以20%左右速度增長

  2014年赴韓整容中國人達5.6萬人

  小張將要帶客人們造訪的,是首爾美容整形診所最為密集的「整形一條街」。從首爾江南區狎鷗亭地鐵站3號出口走出,約3公里的半徑範圍內聚集了數百家整容中心,一棟樓內甚至擠著幾十家從面部整形到全身整形的各種機構。

  整容在這裡已不再神秘也不必遮遮掩掩,臉上纏著紗布的男男女女自在地逛街購物。路兩側整容機構琳琅滿目的中文標識,讓人恍若置身國內。推門走進一家診所,是更為齊備的中文服務。「眼睛、鼻子、額頭、下巴都考慮整一下,總價預計8萬-10萬元,坐下談還會有優惠。」醫生對記者說。

  據韓國保健福利部的數據統計,2014年中國赴韓做整形手術的人數已達5.6萬,幾乎每10名到韓國進行醫療整形的外國人中就有7名是中國人。韓國世宗大學酒店觀光經營學系主任李忠勳博士告訴記者,2013年中國遊客在醫療觀光上的花費達到6億元,也就是說人均支出超過了1萬元,而這項費用占到赴韓中國遊客總花費的25.8%。

  在韓國旅遊發展局官網上,「韓國醫療觀光」單獨成一子欄目,中文版本的韓國整容介紹和整容費用指導價一應俱全,代表著韓國官方的說法。按照網站上的介紹,韓國的整形美容領域優勢在於豐富的臨床經驗、持續增加的外國患者(年均增長率為66.3%)、比已開發國家更為先進的醫療技術與更低廉的手術費用。

  《2015-2020年中國整形美容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影子醫生」是目前韓國整容業的主要問題之一,有醫院為說服患者在手術協議書上順利簽字,術前會邀請名醫或經驗豐富的整形專業醫生同患者進行商談,但實際進行手術時則被調換為資歷尚淺甚至不具備從業資格的醫生,也有醫院會讓一些年輕整形醫生藉此練手。

  李忠勳博士坦言,無論是美容整形還是其他醫療觀光項目,近年來韓國都出現了不少國外遊客因醫療糾紛引發的投訴案例。「因為信息不對稱和語言的障礙,出現不少醫療美容方面的安全問題,影響了韓國醫美業界的整體形象。韓國政府目前也在嘗試使用各種辦法,能夠讓外國遊客享有一定權利,得到更加正規化的醫療和美容服務。」

  據業內人士王先生介紹,只有到韓國一線醫療美容機構,才可以將風險降到最低。王先生特意提起韓國ID醫療整形醫院,因為這是韓國最著名的醫療美容醫院,有數十名專家級醫生,擁有全球最多的臉部輪廓診療案例,中國如果有一家這樣的醫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提升整體產業水平。

  但王先生又遺憾地表示,將韓國技術和醫生引入中國又是何其困難,例如ID醫療整形醫院這樣的優質機構本身業務就比較飽和,又有著可觀的利潤,要讓那些美容醫生走出國門來到異國他鄉,實在是太難了。

  國內蛋糕很大但沒有公認品牌

  另一方面,中國國內的整容醫院現狀也不容樂觀。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告訴記者,「國內對整容行業的監管力度還不夠大,現在的行業現狀是『多、小、散、亂、差』。」

  按中國網及中國美容協會統計,2014年中國美容產業從業人員超過3000萬,總產值已達到5100億元,按年增幅達15%,並預測到2018年市場規模將可達到8500億元。但美容行業目前高度分散,而且機構質素差異很大。

  在王先生看來,中國人旺盛的整容需求與國內整容醫院整體水平相對較低的矛盾,恰恰是中國資本的賺錢良機。「如果在中國有一個很強大的資本,與韓國頂尖的醫美集團結合,在中國開醫院,那就會產生很好的效果。」

  「我國醫療整形業的毛利率超過了一些熱門產業。」一位三甲醫院整形科主任告訴記者,我國整形美容業以每年20%的發展速度遞增,高利潤吸引著資本不斷進入行業。「這也是中國資本的機會,因為到現在為止,國內還沒有一個被市場公認的醫學美容品牌。」

  事實上,已有中國資本這麼做了。今年4月,恆大發布公告,宣布其子公司將與韓國最早成立的整容醫院之一「韓國原辰醫療美容集團」展開合作,在天津共建恆大元辰整容醫院。合資醫院註冊資本8000萬元,其中恆大方面投資近97%,元辰僅占合資醫院3.75%的股權。

  但在王先生看來,先行先試的「恆大模式」並非最優。「其合作模式的本質是元辰以品牌為兌價,占了合資醫院的少數股份,雙方分享收益。所以大家就會質疑,股權那麼少的韓國醫院,會不會把最好的技術拿進來?」

  「很多人都說要做醫美投資,但如果單純地只開一家醫院,我覺得意義並不大。」王先生分析,上海已經開了上萬家整形醫院,都打著韓國牌子,但都不是一線品牌,甚至在韓國根本不存在。「如果沒有品牌影響力,我覺得再開一家醫院都要飽和。但現在如果有中國企業能把韓國頂尖的整容醫院品牌和技術實實在在地拿進來,再結合中國的資本,那未來就是非常巨大的蛋糕,一下子就能站在中國醫美事業的制高點。」

  韓國的優質醫生資源也很稀缺

  不過,多位投資人均認為,其實韓國頂尖醫院的醫生也未必有那麼大的動力來中國開醫院,因為他們就算老老實實地待在韓國,都有全世界的客戶來找他們做手術。他們如果飛去中國工作,付出的時間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中方投資者很難撬動「韓國大牌」來中國開醫院。

  之前提到的整合韓國ID醫院來中國,難度一定是巨大的。據記者查詢,ID醫療美容醫院是公認的權威,有著上萬起臉骨整形矯正術的經驗,也是全球擁有臉部手術案例最多的機構,旗下除醫療整形外,牙科、化妝品、幹細胞等方面都有著較大影響力。這樣的「韓國大牌」更是不愁市場、更不乏意向合作者,中國企業如何能將其「請過來」?

  談到合資整容醫院的投資回報前景,業內人士都非常樂觀。一位醫療投資人直言,「整容行業是『暴利』,毛利率在20%-30%,甚至可以達到50%-80%。開業一年至一年半,基本就能把投資的本錢收回來。」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對於「整容王國」韓國來說,優質的醫生資源都是非常稀缺的。據了解,韓國每一個優秀的整容醫生都經過了十多年以上的嚴格訓練。這還只是技術層面的考量,整容醫生還需要培養對美的品味把握和對風尚的判斷,這種敏銳的「感覺」培養起來更難,也更要花時間。

  史立臣提出,假如中韓資源對接成功,合資醫院如若實現,最關鍵的就是對品牌和質量的把控,而質量的核心又在於醫生與技術。「擴張的速度不宜過快,『醫生存量』必須與『市場銷量』匹配。或許可以通過與韓國醫院共同培養醫生的方式,在中國建立人才庫。」

  「一旦品質管控不到位,品牌也就一夜之間貶值。」池承凡認為,醫院如果出現品質問題,還會帶來更嚴重的社會矛盾。此外,即便最頂尖的韓國醫院願意跟中國資本合作,但對中國大部分消費者而言,他們仍是陌生的名字,國際品牌也需要本地化落地。

更多整形美容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整形美容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