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通訊詐騙多發,為了減少這一方面的傷害,早在三年前,工信部就下發了《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規定》,要求用戶在辦理手機卡入網手續時,必須提供真實的身份信息。工信部也多次表示,已針對虛擬運營商實名制落實情況開展了多輪次監督檢查,並採取行業內部通報、社會通報、專門約談、責令整改等措施,督促虛擬運營商落實各項工作要求。但是這一規定並沒有得到廣泛重視。
連日幾起大學生被騙事件使得人們再次將目光聚焦到電信詐騙上,特別是山東臨沂18歲准大學生徐玉玉學費被騙光後不幸離世,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儘管政策上打擊力度較大,但仍有「漏網之魚」,《證券日報》記者在淘寶某二手交易平台上發現,170號段仍在大肆售賣,有賣家在上面發布消息稱,「全新170電話卡,永久0月租0保底,語音簡訊功能正常,免實名,現貨28元/張,量大可優惠。」另一則發布於四平的消息顯示,「蝸牛、迪加、遠特物聯卡全國無漫遊零月租170卡號代繳、手機卡批發零售」的消息。
對此,華創證券TMT首席分析師馬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之所以出現還有未實名的虛擬號段在於虛擬運營商前期實名制把關並不嚴,「虛擬運營商在前期為了搶占客戶發放過不少號段,在工信部限期實名的前提下,三大基礎運營商及虛擬運營商肯定是逐步改善實名制,另外從後期來看,工信部將對虛擬運營商監管越發嚴格。」
非實名電話卡仍可購買
近年來,隨著虛擬運營商逐漸進入市場,市面上明顯多了許多虛擬號段,且虛擬運營商在早期的推廣中,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對實名制要求也並不嚴格,這直接導致,許多意欲辦理非實名制卡的人都紛紛轉向了虛商。這也使得虛擬運營商業務成為不願實名的推銷卡、詐騙卡的集中地。有數據顯示,在近期的惡意詐騙簡訊中,近44%來自170/171號段。
2015年9月1日起,按照工信部及運營商的統一安排,我國開始全面實施手機號實名登記,執行力度堪稱史上最嚴。今年5月份,工信部再次祭出大招,要求各基礎電信企業確保在2016年12月31日前本企業全部電話用戶實名率達到95%以上,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電話用戶實現實名登記。與此同時,工信部亦下發通知,要求虛商立即開展自查自糾,在5月底之前對前期未實名登記、虛假登記的電話號碼完成用戶身份信息補登記等工作。
不過,儘管工信部祭出大招以及社會上因為電信詐騙案件,引起大家對信息安全的重視,《證券日報》記者發現,仍有虛擬運營號段仍可以以「不實名」的形式進行大肆售賣。《證券日報》記者在淘寶某二手交易平台上發現,一則泉州賣家發布消息稱,大量迪加卡(聯通信號)以較低價格批量發售,按照賣家描述,「新卡本身沒有開通簡訊功能,只要用卡拔通一個電話後(大概通話1分鐘),自動開通簡訊(不產生費用),其功能和平時使用一樣。」另外,還可以售賣「免實名制的中國聯通卡。」
對此,中國聯通官方客服人員回復記者表示,中國聯通官網及線下的號段均需要實名制,不清楚淘寶售賣面實名制卡來源,「儘管不需要個人實名,也是辦理了其它實名。」
根據上述賣家描述,「這些卡並不需要購買者實名,因為已經辦理了『公司實名』,如果一次購買多張還可以更便宜。」
不過,線下實體門店售卡的情況要好很多,《證券日報》記者實地走訪了北京多家三大運營商經營門店,從現場了解的情況來看,在購買新卡新號碼時工作人員均要求購買者實名登記,中國電信旗下的170及171號段也均嚴格執行實名購卡相關規定。
不過從價格上面來看,虛擬運營商號段要比三大運營商號段便宜不少,根據中國電信門店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按照現有99元每月的套餐費標準來計算,若使用170以及171號段,同一套餐內,使用虛擬號段兩年時間內可以便宜近1000元,並且流量使用上享有更大空間。
虛擬運營商「叫屈」
工信部在8月初公布了對虛擬運營商新入網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進行抽查和暗訪結果。工信部稱暗訪26家發現包括分享通信、巴士在線在內的15家轉售企業的網點存在違規行為。
工信部指出,在對虛擬運營商新入網用戶實名登記暗訪工作中,工信部發現在工信部共暗訪了26家轉售企業營銷網點109個,發現存在違規行為的網點37個。其中,暗訪實體營銷網點50個,發現違規網點13個,暗訪網絡營銷網點59個,發現違規網點24個。分享通信、巴士在線等15家轉售企業被暗訪網點存在違規行為。
事件發生之後,大量目光聚集到虛擬運營商身上,不過,從多家虛擬運營商方面與《證券日報》記者的交流中發現,虛擬運營商被認為是電信詐騙事件的眾矢之的,讓他們覺得很委屈。
某不願透露姓名的虛擬運營商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日媒體報導山東省臨沂市一女生被騙學費後死亡事件中,經核查,這次山東省臨沂市一女生被騙學費後死亡事件其中所涉及到的號碼有一個來自與已查實涉案號碼之一屬於遠特(北京)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另一涉案號碼屬中國聯通,據查兩個涉案號碼均登記了用戶實名信息。
據記者了解到的情況是,山東省臨沂事件發生後,遠特(北京)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在其官方微信上發布公告稱,「針對媒體在報導中提到的通信號碼17185336302,經核查系我公司運營的通信號碼,號碼有完整的實名登記信息,是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經過實名制開卡流程完成用戶登記的。我公司已經對該號碼的所有信息進行了客觀完整的證據保存。我公司在此鄭重聲明,將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進行數據核實和信息調取,全力協助破案,堅決打擊和防範電信詐騙,為營造一個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貢獻力量。」
來自深圳的某家虛擬運營商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不管是線上和線下都進行實名制,特別是工信部在今年4月底亦下發《關於加強規範管理促進移動通信轉售業務健康發展的通知》,要求虛商立即開展自查自糾,在1個月內對前期未實名登記、虛假登記的電話號碼完成用戶身份信息補登記等工作。「有些虛擬運營商設置為了從避免垃圾簡訊,不開通虛擬卡的簡訊功能,虛擬運營商已經在自己的能力前提下,將風險壓制最低,並且對於非實名制的號段,會採取停號停卡處理。」
多家虛擬運營商表示,一旦某一社會事件發生,大家都指責虛擬運營商,這讓虛擬運營商感到很「委屈」,「對於非法用戶的存在,運營商企業也是受害者,尤其是對移動轉售企業。此外,難以只通過虛擬運營商一人之力在短期內完成,該項工作是長期的,尤其需要加強多單位聯動。」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不是虛擬運營商的錯,對虛擬運營商的監管將會更加趨嚴。
伴隨著近日連續多起電信詐騙事件,加重了電信部對虛擬運營商號的查處力度,有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工信部將進一步加大對虛擬運營商的監督管理力度,並將把實名制落實情況作為虛擬運營商申請擴大經營範圍、增加碼號資源、發放正式經營許可證的一票否決項。
對違反實名制規定的虛擬運營商,將嚴肅處理,絕不姑息。在其整改落實到位前,一律不予通過其業務准入、碼號核配、擴大經營範圍等相關審批;情節嚴重的,將要求相應基礎電信企業暫停啟用已核配的碼號資源;對於整改不力、屢次違規的,工信部將依法堅決查處,直至取消其相關資質。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針對「史上最嚴實名制」新政做出解讀,提及實名制目前面臨「網絡營銷渠道」和「虛擬運營商」兩大薄弱環節。 該負責人表示,作為此次電話用戶實名管理新的要求之一, 電商 平台必須對未經授權銷售電話卡的網店做出清理,時限為8月31日。更多相關行業資訊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通訊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更多通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通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