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的「燒錢大戰」尚未停息,「共享單車」又成了資本關注的焦點。進入十月以來,共享單車平台一輪接一輪的融資信息讓人目不暇接。就在兩個月之前,摩拜單車還沒有進入北京市場,ofo也只是大學校園裡學生專用的小黃車。而現在,幾家單車平台已經在投放、運營、融資、公關之間展開了競賽。
來自單車市場最新的資本信息是,10月13日,摩拜單車宣布獲得來自騰訊、高瓴資本等投資的上億美元融資。
這場融資競賽究竟何時結束,已然成為媒體關心的話題。
瘋狂的投資節奏
從8月初ofo單車獲得來自真格基金和王剛1000萬元A+輪融資開始,鳳凰科技根據公開信息進行了梳理,發現僅摩拜、ofo、小鳴、優拜四家企業已經累計獲得了十輪融資。
融資信息
從表格中可以看到,不僅有紅杉資本、中 信 產 業 基 金、經緯中國、金沙江創投等知名投資機構入局,滴滴、小米、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們也已經展開了布局規劃,自行車製造企業凱路仕投資小鳴單車,美團創始人王興的個人投資更為共享單車增添了一筆談資。
根據滴滴戰略投資ofo時透露的信息顯示,未來在滴滴APP有望直接體驗到ofo的服務,而在小米入局後,ofo的CEO戴威也說雙方將進行硬體和供應鏈方面的協同。
有趣的是,作為滴滴多輪投資方的騰訊,此刻卻與滴滴分站兩隊:騰訊向摩拜單車投資了數千萬美元,而滴滴則向摩拜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ofo提供了數千萬美元的融資。
共享單車是一個好的生意嗎?
網際網路向來專注於滿足用戶的需求而非賺錢,但潛在的盈利能力仍是判斷一個創業項目能否存活並不斷發展壯大的基礎。
摩拜單車CEO王曉峰說,「一個對公眾有價值的服務,最終肯定能找到賺錢的辦法」。從國內外歷史來看,單車項目虧損倒是常事。
2013年5月在紐約上線的Citi Bike,運營10個月就有累計600萬訂單數,40萬會員,但至今仍處於虧損狀態,每年的虧損金額估計在數百萬美元。
北京也曾經有一家叫做甲乙木的共享單車公司,但因為虧損嚴重賣給了公共單車租賃公司方舟,但方舟也因為虧損而最終倒閉。方舟一度成為北京最大的公共單車租賃公司,最終也因為虧損嚴重而倒閉。
當時方舟的經營人員曾表示,只要政策允許經營車身廣告就能盤活市場。除了這些自行車租賃公司外,杭州公共自行車收入依靠廣告和向其他城市輸出系統,去年依然虧損500萬元,但這已經是國內最成功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小鳴單車CEO金超慧在接受鳳凰科技採訪時表示,市政系統的有樁單車和現在網際網路模式的無樁單車相比,成本中包含了布樁布線的費用,甚至高達萬元。而無樁單車的財務模型是相對比較好的,所以才能在資本市場得到熱捧。他表示,許多有樁單車公司也都收到了地方政府的要求,希望能夠改裝成無樁單車。
同濟大學教授諸大建為摩拜單車算了一筆帳:每輛車每天可接4單,最低收入4元,一年下來約1500元,按照每輛單車3000元的成本核算,兩年即可回本。按照這個算法,ofo單車成本300元,三個月即可回本。摩拜每輛單車壽命為4年,ofo每輛壽命6個月。看來成本壽命比值也是各家公司競爭的關鍵。有消息稱,摩拜正在設計生產成本千元左右的小藍車,但官方卻拒絕透露任何信息,目前尚不知道其具體壽命如何。小鳴單車方面正在自主設計並交由凱路仕生產的兩種車型中,高端版也在千元左右,低端版大概在300元左右。
除了單車租賃的收入外,共享單車還有巨大的支付價值和廣告價值,APP本身也會沉澱大量的押金。這些都將會為項目本身的盈利提供大量的機會。
會出現單車界的「滴滴」嗎?
ofo資本方金沙江創投合伙人朱嘯虎喊話:「拼車、代駕、專車均在90天內結束戰鬥,單車共享不會例外!」而另一單車共享品牌Mobike投資人熊貓資本合伙人毛聖博則回應:「年內ofo若能超過Mobike,熊貓合伙人將在國貿裸騎。」共享單車領域的激烈競爭,從投資人的態度即可見一斑。
這個市場究竟有多大規模呢?按照金超慧的說法,這是一個GMV能夠達到300億人民幣規模的市場,而這個市場的整體估值將達到20-30倍GMV,也就是將會有千億美金的估值。因此,他估計,在共享單車領域出現一個現有滴滴規模的公司是沒有問題的。
在這些公司中,誰會最終打敗所有競爭對手,最後一統江湖,成為單車界的滴滴呢?目前來看,摩拜和ofo最占上風。這兩家公司在資本層面都在C輪獲得超過1億美元的融資,並且身後擁有各類優質資源。
ofo現已在市面上投放了7萬輛單車,摩拜也投入了2萬輛車。前者已經走出校園,現在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小黃車的身影。而後者也正式宣布進入繼北上廣之後的第四座城市深圳。
對於5公里內的單車需求,有媒體報導,胡瑋煒看到的一個數據是,每一百個人需要一輛自行車。以北京現在有2000萬人左右計算,大概就有20萬輛自行車需求市場。目前摩拜在北京和上海投放的車輛各在一萬輛左右。金超慧表示,現在的市場遠遠未被覆蓋,對於後發的選手而言,還有很大的機會。更多相關行業分析可查閱《2016-2021年中國腳踏自行車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價值預測報告》。
在滴滴與競爭對手的比拼中可以看出,融資能力或許並不是決定誰能最終脫穎而出的關鍵所在。在滴滴與搖搖、大黃蜂等的競爭中,運營水平、執行能力甚至於創始人的意志都要更重要。而目前所有的共享單車平台之間,所有的先發和後發之間差距也未超過半年。想要超越周圍所有競爭對手,他們還有很多路要走。
更多單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單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