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摩拜單車在成都被城管收繳的新聞引發了不少關注。11月24日,成都天府新區華陽街道辦事處城市管理辦公室收繳了摩拜單車、1步單車和永安行車輛共計204輛共享單車。
城管執法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此次收繳之所以如此引發關注的原因在於人們對正在發展之中的共享經濟的命運與前途的擔憂,眾所周知的是,此前滴滴收購中國優步時已經引發了某些擔憂,公眾不僅擔心這會有損競爭從而降低消費者利益,也擔心共享經濟會因此而受到傷害。這種收繳單車引發的社會情緒反應,已經完全超脫了城管執法是否合法的層面。這種新生的共享經濟發展遭遇的問題,與現有條件之間的矛盾,需要政府部門的智慧,對於共享單車這個新生的行業來說,可能越來越需要一攬子解決方案了。
摩拜單車作為一種「用行動網路和手機app重構了我們的曾經生活」的新生事物,今年以來在大城市發展非常迅速,也備受上班族的青睞。某科技創新獎授予摩拜單車的讚譽概括得非常精闢,「科技這樣沖入生活,卻充滿善意、愉悅與溫暖。科技綠色出行的新定義之外,是慢慢的情懷與回憶」。
2016-2021年中國電單車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表明,在摩拜單車進入人們生活幾個月以後問題倍出。有人抱怨摩拜單車的運營方面的「bug」——不能統一協調派單車,比如白領騎車到辦公地後,小區里單車供應就明顯減少了。這種抱怨明顯是對摩拜單車賦予了過高的使命與責任,它的運營能夠解決那部分騎車去辦公室的白領的交通,就已經善莫大焉了。不應該將全社會各個群體的綠色出行都寄托在摩拜單車身上。更何況它還是個全新的正在成長的事物。
可能最令人抱怨的是,針對摩拜單車的偷盜、損壞以及亂停車的現象時有發生,各種令人無語的圖片也不斷經社交媒體傳播而映入眼帘,坦率地說,現時,不能完全依靠公民的道德感來解決這些問題。摩拜所設計的積分體系,並不能有效制止損毀行為,更像是防君子不防小人。摩拜自身也在尋求各種技術突破與改善,比如對二維碼的維護。另外也推出了偵探式的「獵人」管理,專人負責監督抽查打擊亂停車。
可以說,摩拜單車已經經歷了最初的非常快速,粗放式的發展,現在需要的是技術改良,規則與管理。在此階段,政府應該本著呵護的與共同探討行業發展的心態,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因為綠色出行與共享經濟都有著不可逆的特徵。
規則支持需要相關管理部門,因為只有公共管理權力可提供規則,也是因為規則帶有一定的外部性。比如是否可以考慮統一規劃城市停車樁,這是目前最緊迫的問題。對於一家商業性公司來說他們的投入不可能是無限大的,一旦有那種可以產生「外部性」的投入(比如停車樁),商業投入就可能會被搭便車;另外,與市政規劃相關的事物也非商業性公司所能及。最合理的安排或許應該是,政府統一規劃停車點與停車樁,摩拜單車負責日常維護。
同時,政府統一規劃的原因還在於,摩拜單車是出於便利性而放棄了固定停車樁,但是這樣做也確實會帶來亂停車以及市容管理的問題。可以想見,這種無序停車並不會一直持續下去,最終應該會在尋車便利性與城市管理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另外,此次收繳涉及到的只是共享經濟與城管執法的一次「碰撞」,共享單車與交通管理部門的「交鋒」可能還會普遍,現實中不少單車在交通中違規騎行(不遵守紅綠燈、逆行等)的現象較多,如何在共享單車不斷增多的情況下保證城市交通的有序?如何更好地保障騎行者的安全?這些都是待解的問題,一些城市存在的明顯問題是普遍缺乏行人與單車道的規劃,這種對騎行者的空間擠壓與合理路權難以實現,也是他們亂騎行的一大原因。數量越來越多的共享單車,與城市有限的單車道之間的矛盾,也亟需關注。
11月16日前後,在很多城市風行的共享單車進駐成都,摩拜、一步、永安3個品牌的共享單車幾乎同時出現在成都街頭。一夜之間,成都市城區的很多地方出現了紅、黃、藍3種顏色的共享單車。
與成都市原本已有的公共自行車不同,這些單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卻「沒人管」。「公共自行車需要站點停放,並在一定程度上享受政府補貼,所以在投放之初就需要跟政府有密切溝通。」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畢凌嵐說,「而共享單車更多的是在一夜之間突然爆發,部分地區的街道辦事處並不知情。」
這些「沒人管」的單車很快進入城管的管理視野。短短一周之內,共享單車就因「亂停放、侵占盲道被大量舉報」,華陽城管因此對部分單車採取暫扣措施。據當地媒體報導,這次暫扣行動動用了整個華陽城管辦近三分之一的人力。
針對此次事件,有網友評論,這些單車「生於共享,死於城管」。
華陽街道城管辦表示,此次扣押是因為共享單車違反了《成都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第二十條第三項「禁止占用城市道路開展經營活動」的規定。
對此,四川英濟律師事務所陳逢逢律師表示,共享單車作為綠色出行帶來的社會效益值得肯定,但是運營共享單車的單位必須依法規範管理和有序運營,在城市內部投放單車的行為應依法報批,且不得侵占盲道、機動車道等。所以,「如果共享單車未經城市管理部門批准,華陽城管暫扣共享單車是合法行為」。
但是對於共享單車是否屬於經營活動的問題,在法律界依然存在爭議。北京一名要求匿名的律師認為,經營活動在此處應指直接的買賣行為,華陽城管依據該條款進行單車暫扣屬於「打擦邊球,有點牽強」。
成都市城管委相關人士隨後糾正了華陽街道城管辦的說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成都市城管委的相關人士表示,「我們基層的執法人員依據的法律法規錯了」。
成都市城管委相關人士表示,對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等問題的處理應依據《成都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自行車等其他非機動車,「禁止在車站、軌道交通站點等交通集散地,以及醫院、學校、商場、步行街等人員流動密集場所周邊區域非停車道路上停放」。
11月27日,成都市政府秘書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張正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作出回應稱,對於共享單車侵占盲道、機動車道等不規範停放問題,「既不能簡單說『NO』,也不能熟視無睹放任不管。市委、市政府已要求城管、交管等相關部門抓緊研究如何規範管理和有序運營,切實保障市民的合法權益、保護企業的正當利益,推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對於剛剛發生的單車管理爭議,11月28日,成都市政府第134次常務會議進行了研究。會議強調,對待包括共享單車在內的新模式、新業態,要強化法治意識,遵循市場規律,儘快研究出台共享單車管理標準與規範。
更多單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單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