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衛星產業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產業鏈,主要分為衛星製造、衛星發射、衛星地面設備、衛星應用及運營四部分。衛星產業鏈引弓待發國產化望加速。
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航天產業已經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代表,在維護國家安全、增強國防實力、提升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戰略作用,為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有數據表明,到2020年,中國衛星應用產業發展規模將從現在的2000億元增長到4000億元,投資區域和市場空間巨大。
從近日召開的第十八屆工博會上獲悉,隨著國產技術的成熟,低空衛星投資正現加速態勢。
在工博會上,20個多個空間產業展品獲獎,涵蓋了北斗衛星整個產業鏈。其中,中國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KZ-1A運載火箭獲得創新銀獎、上海華測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基於北斗的「多模多頻」高精度板卡獲得創新獎、華力創通北斗「數據語音」通話終端獲得產品獎、上海司南衛星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M300 Pro」接收機獲得產品獎、上海格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衛星「資控」磁組件獲得創新金獎、中交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北斗服務與應急管理平台」獲得創新金獎。
中交建北斗專項辦副主任崔銀秋介紹,中交建「北斗服務與應急管理平台」是為了解決海上作業沒有通信信號而孕育而生的技術手段。經過2010年以來的努力,中交建打通了海上北斗通信、遙感技術,目前該技術已經在整個中交建推廣應用。
司南導航主營高精度北斗晶片、板卡研製,其產品助力北斗定位從米級跨越到厘米級。司南導航總經理王昌介紹,2013年,司南板卡實現萬片級量產,今年司南板卡實現十萬片級供貨,並在該領域占據市場主導權。
千尋網絡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和阿里巴巴共同出資設立的,獨家建設國內唯一一張北斗地面增強網絡的企業。公司副總李戈揚介紹,千尋網絡地面增強系統基本建成,目前網絡涵蓋全國17個省。1200多個基建覆蓋的範圍內,實現了動態厘米級、靜態毫米級的精確定位。基站所採購的設備全部來自國產。
「國外供應商在這個領域做了幾十年,中國產品和他們相比還是有差距,但國產設備基本能用,而且一年來進步很快。」 李戈揚評價稱。
快速進步的國產技術,為衛星產業快速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衛星系統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獲悉,目前,中國多家低空小衛星製造機構制訂了商用衛星的製造、布局計劃。這預示著衛星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據格思信息的一位高層透露,多家機構都想發射商用小衛星,擬議顆數從幾十到幾百。該公司正在組建一個衛星製造、運營的新公司。新公司組建完成後,將很快啟動系列衛星製造計劃。
一個巨大的市場正破土而出。據介紹,衛星產業鏈包括衛星製造、發射、地面設備製造運營和下游的衛星應用,如導航、通信、遙感等。在下游需求市場,千尋網絡副總李戈揚稱,精確定位的市場需求釋放進程超出預期,如汽車後視鏡市場等。
司南導航總經理王昌稱,除了已經成熟的遙感測繪市場,新的北斗導航需求還要培育,如新疆農業播種市場培育了兩三年後,有望快速落地。
衛星移動通信終端的市場需求將直接帶動我國國產衛星移動通信晶片、模塊、終端廠商的發展,給相關企業帶來巨大成長空間,並推動我國衛星通信全產業鏈的振興,助力國產廠商在「一帶一路」戰略下角逐全球市場。
更多衛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衛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