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鍍金海歸變海帶 出國留學需理性看待

鍍金海歸變海帶 出國留學需理性看待

2016-01-01 09:39:05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24歲的留英碩士張佳玲回國幾個月,投了幾十份簡歷,都石沉大海。花費幾十萬元鑲上的學歷金邊,正在一天天被現實剝去光環。和張佳玲一樣,近年來回國發展的海外留學生(以下簡稱海歸)日益增多,在國內大學生畢業生人數屢創新高和就業需求逐年下滑的雙重擠壓下,越來越多海歸成為待就業的「海帶」族。在這樣的形勢下,留學是否仍是值得投資的「鍍金」方式就值得深思了。

海歸變海帶

  現狀:八成留學生選擇回國,海歸不再是「香餑餑」

  2016年年中,在澳大利亞留學並留下工作的施木瑤決定回國。雖然掙得不算少,文案相關的工作也不算太累,一年三四十天的假期更是能讓她來幾個「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是按她的話說,在澳大利亞總是過著「多年如一日的中老年生活」,生活沒有新意,還是回國「有意思」。

  然而,觀望了半年的施木瑤至今沒找到合適的工作。「我一直在找北京的工作,但是能接收我的公司,工資只相當於我在澳大利亞的工資零頭。我想去的地方動不動就要求985高校畢業,我在澳洲的學習和工作經歷人家還看不上呢」。

  「我這樣的背景早就不是什麼『稀缺人才』了吧。」施木瑤無奈地說。

  自2000年起,留學回國的人數開始急劇增長。來自《中國留學回國就業藍皮書2015》的統計顯示,這15年間海歸人數增長了45倍,共有79.87%留學生選擇回國發展。同時,海歸就業也在不斷增長的競爭壓力下被擠壓,薪資過低、專業不對口、工作滿意度低等問題隨之而來。

  宇博智業《2016-2021年中國留學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超過八成的海歸認為自己「學非所用」。另外,部分回國留學人員薪資水平達不到期望值,約50%的碩士生、67%的本科生以及約78%的專科生薪資在5000元以下。海歸人員對工作的滿意度水平整體偏低,「滿意」及「非常滿意」的僅為33.2%。

  不論是在國外還是國內,找工作已經成為留學生必須面對的頭號難題。國外就業市場飽和早已成為普遍問題,留學生更是因為其外籍身份受到種種限制。可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大家都說的「國內機會多」也不能讓找工作變得更容易。

  在義大利某高校就讀奢侈品管理專業研究生的張楠現在正在義大利一家公司里實習,並很有可能轉成正式員工。然而,這一令人羨慕的機會卻是因為他沒能找到國內的工作機會。

  「畢業找實習的時候,我一門心思想回國,投的全是國內公司,成天盯著國內各個專業對口企業的招聘,簡歷也是投了好幾份,但是都石沉大海了。」張楠說。結果現在這家義大利公司從學校就業系統看到了他,經過面試,張楠順利留下實習。雖然回國之路暫時吃了閉門羹,張楠仍然打算過一兩年再考慮回國試試。

  雖然不少海歸淪為「海帶」,海歸在就業市場上的優勢仍然明顯。《報告》調查顯示,60.5%的單位在招聘時更傾向於使用海歸,82.5%的單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對海歸員工採取了傾斜性待遇。

  但是,對于海歸伸來的橄欖枝,國內的很多用人單位已經沒有了早年「十分稀罕」的態度。一位中國企業負責人表示,留學生的交流能力、演講能力、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很突出,「但對於企業來說,招聘時面對的是包括所有應屆畢業生的龐大群體,我們不會特別考慮海歸的特殊性」。

  原因:質量下降、眼光挑剔

  曾經光鮮的字眼,就業市場的香餑餑,如今卻成為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海帶」,這無疑是對海歸的一種諷刺。但究竟是何原因導致當下海歸的尷尬就業境地的呢?原因無外乎這些:

  一是出國門檻變低導致出國人數增多。數據顯示,1978年到2015年37年間留學生總數404.21萬人,而僅2015年總數就達52.37萬人,回國率達79.87%。「物以稀為貴」,留學生多了回國人數也多了,從供需關係而言就不顯得「金貴」了。

  二是留學生質量下降。早些年留學多為公費且是拔尖學生,現在留學多為自費且是高中階段成績一般的學生。這類留學生回國後與國內拔尖「土鱉」相比仍難有優勢。

  三是專業、語言優勢不強。很多留學生奉父母之命扎堆選擇商科、會計、金融方面的專業而忽視了國內瞬息萬變的就業市場,導致所學專業與就業市場需求兩張皮;另外速成的學曆本身質量不佳,很多留學生一兩年就拿到碩士學位,連語言都沒完全過關遑論專業課程,無法彰顯「海龜」的專業語言優勢。本文的張佳玲就是明證——高考失利出國讀一年制碩士,剛過語言關,學到點皮毛,就被「趕」回國了。

  四是與國內脫節、眼光挑剔。《報告》顯示,不熟悉國內就業形勢是海歸就業的主要劣勢,半數被調查者認為自己「不了解國內的就業形勢和企業需求」以及「回國時間晚,錯過校招季」。

  此外, 對於自己的出國留學經歷,不少海歸都是引以為豪的。這樣的自信和驕傲,讓海歸在國內找工作時更加挑剔,有時甚至會「眼高手低」。海歸在就業時的挑剔,不僅表現在職位、企業發展、薪資等各個方面,還表現在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希望在一線城市工作。而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看不上」二三線城市,而是他們認為,這是唯一的選擇。

海歸變海帶

  分析:留學觀理性回歸

  在過去,留學就是「鍍金」,回到國內,很多留學生也會被貼上「高人一等」的標籤。但到了現在,留學的門檻更低,人數更多,國內教育水平也在不斷追趕先進,海歸的水平也參差不齊並且有整體下降的趨勢。國內社會對于海歸的期待走低,不再盲目追捧,代替的是理性的審視。這就把海歸的形象拉下了「神壇」。這樣一來,越來越多的海歸不僅沒有成為「精英」,卻成了「海帶」。表面上看,海歸變「海帶」是留學價值的消退,其實,其實質上更是一種倒逼,預示著留學觀的理性回歸。

  這話怎麼說呢?在海歸變「海帶」的現實狀況下,如果思維里仍把留學與「鍍金」和「利益」掛鉤,把回國的就業薪資作為衡量留學價值的唯一標準,繼續持有盲目而勢利的舊留學觀,很有可能就會被實際的情況「打臉」。這些留學生以及其家長的失望會成為「常態」,畢竟投機取巧的觀念只會迎來現實的反擊。

  對於學生和家長而言,既然舊觀念走不通了,如果不想被淘汰,只能嘗試著追求新的留學觀,在倒逼中尋求生機。而這新觀念是理性的,符合實際的,既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又凸顯了人性中善的一面。

  在倒逼模式下,只有把心態放平,甚至是放低,找准合適的定位,才可能有所轉機。不要為了留學而留學,也不要被利益蒙住雙眼,而是應看到留學帶來的其他價值,也就是非功利的價值,回歸到「追求健康教育環境」和「以個人實質提升」為目的理性留學觀。這樣留學觀的實質回歸是學生家長的現實訴求。這種預示一旦成真,留學生「慢就業族」也會多一些正面導向。

  在留學大眾化、平民化的今天,海歸的光環逐漸褪去,現實也會倒逼著社會觀念進行轉變。社會的用人單位以及其他相關方面在潛意識裡也會變得不再特別在意留學的經歷,而是會把關注點放在個人能力以及綜合考量上。虛的東西只有被戳破的結局,實的東西才是真正的王道。也就是說,靠真才實學支撐起來的留學經歷才更容易得到認可,而靠留學經歷「打幌子」註定是難以為繼的。這也體現著一種理性回歸。

  隨著海歸變「海帶」的現實愈加凸顯,留學也不再是「鍍金」,而只是千萬種選擇中普通的一種,人們對留學的選擇,也會多一份理性,少一份盲目,這是可喜的變化。而社會應用平視的眼光來看待海歸,從而把他們和國內的畢業生放在就業的同一起跑線上。「能力比留學更重要」的思維也在社會上逐漸顯現,這些都是對「留學觀」理性回歸的一種預示,無疑是值得期待。現實倒逼觀念進步,而進步的觀念也會照進現實,留學觀理性回歸的價值也就凸顯了。

更多留學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留學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留學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