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數據統計,前八個月我國棉製紡織品累計出口額為165.6億美元,同比減少0.58%,累計進口額為42.1億美元,同比減少24.7%,2016年以來,我國棉製紡織品出口負增長逐月緩解,這與2016年國內一系列促外貿、穩出口的政策息息相關。隨著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提升貿易便利化舉措的陸續實施,提高了紡企外貿生產的積極性。
棉製紡織品主要進出口產品中,前八個月棉紗線進口熱度下降,累計進口棉紗線129.7萬噸,同比減少19.3個百分點。從棉紗線進口分市場來看,越南超過印度、巴基斯坦,成為我國最大的棉紗線進口市場,約占我國進口棉紗線的1/3。棉織物是我國主要的出口棉製紡織品,截止8月我國累計出口棉織物60億米,同比增加14.9%。
我國棉織物出口形勢總體平穩,主要原因是我國出口的棉織物單價低、質量穩定,市場占有率高,受原材料價格波動以及市場需求影響較小;出口市場以東南亞的國家為主,還涉及到部分非洲國家以及亞洲、歐洲等已開發國家。2016年,菲律賓在第8個月超過孟加拉國,成為我國棉織物最大的出口市場,出口至菲律賓棉織物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達三位數。
2016-2021年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明,伴隨著傳統旺季的到來,我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開始呈現出回暖跡象。根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景氣監測結果顯示,2016年8月,全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管理者景氣指數為52.50,比7月的49.06上漲3.44個百分點,管理者景氣指數快速回升。
市場行情明顯回暖。數據顯示,8月份,管理者景氣指數明顯向好,總指數及6個分項指數全部回升且回到50榮枯線以上。8月管理者景氣指數為52.50,比7月的49.06上漲3.44個百分點,管理者景氣指數快速回升。
分項指數中,客流量指數為54.06,比7月的48.00大幅提升6.06個百分點;經營總額指數為53.44,比7月的49.67上漲3.77個百分點;開門率指數為52.19,比7月的49.00上漲3.19個百分點;物流發貨量指數為52.81,比7月的49.67上漲3.14個百分點;租金指數為50.94,比7月的48.33上漲2.61個百分點;電商銷售指數為51.56,比7月的49.67上漲1.89個百分點;經營環境指數為52.19,比7月的51.00增加了1.19個百分點。8月份,專業市場進入傳統旺季,大量新款秋冬裝上架,客流量激增,商鋪開門率明顯提高,市場行情升溫。
不過,整體繁榮的背後,卻難掩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的辛酸。
一位上市公司高管向記者表示,從產業鏈來看,中上游市場產能相對過剩,這主要因前幾年產能擴張太快。而從行業大局來看,儘管行業整體平穩增長、龍頭上市企業業績大增,但多數中小企業依然舉步維艱。
來自中國棉紡織行業的春季調研報告也顯示,因現行的棉花政策及巨大的國儲庫存需要逐年消化,以及不斷上升的各項成本、稅負及資金壓力,有部分企業發展較為困難,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生存環境有進一步惡化跡象。與此同時,多數有實力的大企業都在走出去或者籌划走出去,去東南亞、非洲、澳洲、美國等地投資建廠。
「我國棉紡織行業的『走出去』,是政策『逼』出來的。」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高勇說。
「行業自2008年以來一直處於弱復甦狀態,目前仍處於調整期,而隨著調整的延續,行業兩極分化將不斷加劇。」第一紡織網總編輯汪前進告訴記者,2008年以前整個紡織行業基本處於全盈利的狀況,而在這之後,行業分化開始顯現。
汪前進指出,目前紡織行業情況是,一方面,在某個領域或者某方面有獨特競爭優勢的骨幹企業,業績持續高增長;另一方面,那些「大眾化」的紡織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由於缺乏競爭力、缺乏市場定價權,經營狀況每況愈下。
更多紡織服裝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紡織服裝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