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品市場是整個市場體系的基礎,所有其他的市場都是由它派生出來的。所以,消費品市場是社會再生產中最後的市場實現過程,它體現了社會最終供給與最終需求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
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消費需求細分的背景下,消費品行業普遍出現疲軟,行業格局演進及龍頭更替加速。企業需認清行業大勢,找准自身定位,在不同的周期階段制定差異化的發展目標、戰略與管理重點,以謀求長足發展。這是諮詢機構羅蘭貝格近日發布的報告指出的。
該報告認為,消費品企業的生命周期呈現出極具規律性的運轉軌跡,會經歷企業創始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和滅亡期五大階段。而就消費品行業的整體發展規律而言,會歷經「破土萌芽」「旭日初升」「如日中天」「危機醞釀」和「白蟻噬象」五大階段,此過程中將伴隨著行業龍頭的競相更替。
冰箱行業與乳製品行業都處於如日中天期。憑藉規模化、廣泛的線下渠道布點及強大的品牌優勢,冰箱行業龍頭海爾建立了強勢的核心競爭力。在無商業模式突破性創新的情況下,行業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同樣的,憑藉對上游優質養殖場的強大控制、廣泛的渠道網點及強大的品牌優勢,乳製品行業龍頭蒙牛及伊利在常溫奶領域建立起了強勢的競爭護城河。
電視行業和運動鞋行業則處於危機醞釀期。在電視行業,傳統品牌依靠渠道下沉、技術革新等手段暫時保住了龍頭地位,但以樂視、小米為代表的網際網路生態型企業依靠商業模式創新,獲得迅速發展。
在運動鞋行業,耐克聚焦專業運動,阿迪達斯聚焦時尚休閒,品牌特色鮮明且研發實力強勁,龍頭地位堅挺。但隨著消費人群價值需求細分,主打運動時尚以及低層級市場消費者訴求的品牌均擁有鮮明獨特的市場定位,正對傳統龍頭髮起挑戰。李寧等傳統中國運動品牌則由於品牌定位日漸模糊、創新研發能力不足且渠道下沉,面臨成長困境。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質量工作的深入開展和「以質取勝、標準引領、品牌發展」戰略的貫徹實施,消費品生產經營者質量意識普遍增強、質量管理水平穩步增長,消費品質量呈逐年遞增態勢,但也漸漸呈現出無法滿足消費升級要求的趨勢,質量跟不上、創新嚴重滯後於需求,導致市場供給和市場需求總體出現錯位,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造成阻滯。因此,急需進一步提升消費品供給質量、改善供給結構,加強消費品供給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消費者滿意度,滿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國內居民生活消費升級的要求。
2016-2021年中國消費品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明,消費品質量提升主要涉及企業、行業及政府三個層面。企業是產品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消費品質量提升的內在基礎在企業;消費品行業的整體發展影響著其質量提升的方向及高度,消費品質量提升的外在動力源自行業整體水準;政府在市場監管中一直扮演著「看得見的手」的角色,消費品質量提升的規範有序依託於政府監管行為。
作為以「抓質量、保安全」為立足點的政府部門,質檢部門已經把消費品質量安全提升作為監管的重點工作來抓,圍繞消費品質量安全監管進行著多種探索和嘗試,質檢部門通過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讓質量安全的消費品始終有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促進消費品質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是消費品質量規範有效提升強有力的保證。
儘管政府部門一直高度重視對消費品的安全監管,但由於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依據不足、過程缺位、手段單一、信息不對稱、效果不強等問題。
因此,完善安全監管促進消費品質量提升政策,成為我國消費品質量提升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先,健全安全監管依據,夯實消費品質量提升基礎。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目前我國與消費品安全監管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有《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缺陷消費品召回管理辦法》等,但還沒有消費品安全專門法。我國急需借鑑國外已開發國家的共同經驗,制定專門的《消費品安全法》,形成完善的法律體系,為消費品安全監管提供堅實的法律依據。二要建立更科學的質量標準體系。從整體來看,我國在一些消費品領域與國外標準還有差異,質檢部門應從薄弱環節出發,從過去的沒有標準就制定標準向未來不斷完善現有標準的方向改革,尤其是對於那些消費需求旺盛、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消費品領域,由政府部門牽頭,充分調動企業制標的主觀能動性。三要提升消費品質量檢測實力。不僅要從實驗室基礎建設上著手,儘快建立公正權威的消費品安全公共實驗室,為消費品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更要高度重視質量人才培養,實施全員質量素質提升工程。
其次,打造全鏈條安全監管模式,規範消費品質量提升進程。一要積極開展事前監管。將消費品生產環節作為事前監管的重點來抓,對那些關係人民健康、國計民生的重要消費品,嚴格市場准入制度,同時取消不必要的審批及目錄和不合理收費,嚴格安全、環保、能耗等條件,支持企業在創意設計、提高科技含量和性能等方面下大力氣,促進大眾消費品創新和有效供給。二要嚴格實施事中監管。加強對企業生產條件的檢查和對產品質量的監督抽查力度,建立起分等級、多層次的監督抽查工作體系,同時要注重信息採集,應效仿國外對多渠道信息的重視。三要高度重視事後監管。以不合格處理為重點,加強質量溯源。對區域性質量問題,組織開展質量專項區域整治,推動地方政府綜合施策,促進區域質量水平提升。對系統性和安全性質量問題,加大召回制度實施力度,推動企業主動履行質量主體責任。對嚴重質量問題,加大執法查處力度,深入開展「質檢利劍」專項執法行動,嚴厲打擊消費品質量違法行為。
第三,豐富安全監管手段,創造消費品質量提升抓手。一是科學運用風險分析評估技術。應採用事先評估的方法開展風險分析,將被動性風險評估轉化為主動性風險評估;從定性風險分析逐步轉變為半定量及定量分析,提高整個風險評估過程的科學性和可靠性;加大消費品質量風險評估的宣傳力度,將風險評估主要依賴於產品檢測,轉變為從生產者覆蓋到消費者的全過程。二是建立產品質量安全溯源體系。應著重做好平台搭建、資源整合、標準制定等工作,形成覆蓋全社會的統一、標準、開放的產品質量溯源要求,從而保證不同企業的內部溯源系統和各部門的外部溯源系統緊密相連、有效銜接,最終實現對消費品各環節信息的正向跟蹤和反向追溯。三是引入「網際網路+監管」工作模式。「網際網路+」是網際網路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它代表新型先進生產力,積極運用「網際網路+監管」思維,通過整合信息資源,利用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大數據的有效分析應用,是提高質檢部門服務和監管能力的必然要求。四是打造全覆蓋信息平台。目前消費品安全監管信息較為分散,生產監管、流通監管、檢驗檢測、不合格處置、召回管理等各個環節彼此之間聯繫薄弱,未形成監管信息的閉環。有必要建立一個全覆蓋的信息收集、分析、處理平台,綜合接收消費品從產生到消失的全過程的所有信息,讓信息既能在各個環節中有效流轉,又能在中心平台高度匯集。五是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從已開發國家的經驗看,行業協會在標準制定、行業規範等方面均能發揮重要作用,政府必須通過法律手段來規範和支持行業協會的合法設立及正常運轉,充分調動其在消費品安全監管領域發揮積極性,為保證其獨立公正地發揮監管作用創造條件,同時應調動多方力量,尤其是社會力量,形成全社會的監管合力,構建多元監管體系。
第四,加大安全監管整治力度,堅定消費品質量提升信心。一要通力協作打造安全監管閉環。消費品安全監管主要涉及到質檢、工商兩大部門,建立長效協作機制對於進一步提升安全監管有效性、打造安全監管閉環很有必要。應通過信息共享、技術互助、結果互認等方式進一步加強部門配合,通過齊抓共管、聯合行動等方式,形成監管合力,提升監管效力。二要重點打擊非正規渠道生產的問題消費品。非正規渠道生產的消費品質量安全問題較為嚴重,也是當下老百姓最為關注的熱點,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極容易引發大的社會輿論風潮,不僅影響人民生活質量,更不利於推動消費品行業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監管部門應重點加強對非正規渠道生產銷售的假冒偽劣、質量低下的消費品的查處力度,嚴厲打擊制假售假行為,深入開展執法打假行動。三要持續關注重點領域消費品質量安全。家用電器、兒童玩具、兒童服裝、家具等消費品一直以來都是人民群眾及政府監管部門重點關注的對象,監管部門應對重點領域的消費品開展重點性能指標比對,加大質量監督抽查力度,及時向消費者發布消費提示和消費警示,持續改善產品質量和服務供給,打造高品質的消費品牌。
第五,強化安全監管結果轉化 彰顯消費品質量提升成效。一是服務政府決策。消費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結果重要應用是服務於政府決策工作,不僅可以為政府掌控、防範風險提供信息支持,還可以為政府政策的制定、修改提供依據。二是服務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消費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結果包含了很多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所需的數據源,有助於實施企業質量信用信息統一歸集、依法公示、聯合懲戒、社會監督,有助於完善企業質量信用檔案資料庫,建立「黑名單」制度,有助於實現多部門、跨地區質量信用聯合獎勵和聯合懲戒。三是服務消費理念引導。許多消費者青睞於購買國外產品,主要是認為國外產品質量更好,其實我國部分消費品的安全指標甚至比國外還高,但普通消費者並不會花精力去研究誰的質量標準更高,他們更相信直接的證據。此時消費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結果,就能有助於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不盲目追求進口消費品,重塑國人及世人對「中國製造」的信心。
更多消費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消費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