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兩會代表痛斥收視率造假 假數據需嚴打

兩會代表痛斥收視率造假 假數據需嚴打

2017-01-01 10:17:30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票房造假、收視率造假等問題在影視行業時有發生,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影視產業的健康發展,正值3.15之際,兩會代表對收視率造假問題提出意見。

  回顧2017年「兩會」歷程,文娛行業中收視率造假的問題備受關注。隨著科技的進步,「大數據」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唯數據論的觀點導致一些製片方鋌而走險,買收視率成為影視行業公開的秘密。

  3月12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部長通道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對媒體表示,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是解決統計數據和經濟數據弄虛作假的根本之策,「對出現統計違法、弄虛作假的現象零容忍,絕不姑息」。顯然,各個領域都不能再容忍假數據,需要嚴厲打擊,不僅要讓數據造假者無利可圖,還要讓其付出沉重的代價。

兩會代表痛斥收視率造假 假數據需嚴打

  收視率造假由來已久

  收視率作為衡量電視作品優劣的重要標準,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收視率造假由來已久,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電視劇收視率造假的費用已經飆升至50萬元/集。全國每年播出1.3萬集電視劇,也就是說,每年購買收視率的費用可能高達65億元。當前的現狀是,無論是劣作還是良品,只要掌握了收視率,就能決定節目的排期、廣告的利潤、電視台的收益,因此,集體合力「造」收視率的惡性循環時有發生。

  收視率造假之所以屢禁不止,一方面是成本極低,很多網店專門為「刷視頻點擊量」服務,幾百元就能換取幾千萬的點擊量,且基本沒有什麼風險。另一方面是監管不嚴,目前中國僅有一家收視率監督監控平台,根本就監管不過來。假票房、假收視率、假點擊量,假的數據一多,只會毀掉整個影視產業。

  代表委員痛斥收視數據造假

  3月7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文藝界小組發言中,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一級演員張國立痛陳,近年來出現的收視率作假現象,「大家想一想這個行業為什麼會這樣子?是我們的從業人員對我們職業的敬畏心沒有了。」

  全國人大代表、著名主持人曹可凡也在「兩會」期間呼籲立法,嚴厲打擊收視率造假。「現在進入大數據時代,對於一個文化作品的評判,人們不僅需要主管感受,還要依靠數據。然而,現在數據造假越來越嚴重,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虛假的數據不能成為衡量文化項目成功的標尺,文藝創作更不能誤入假數據營造的『假潮流』之中,應該建立公正客觀的文藝評價體系。」曹可凡如是說。

  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以下簡稱《電影法》)正式實施,使得電影行業從此以後有法可依。實際上,這是國內文化娛樂領域的第一部法規,2003年起草,2016年11月7日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歷時14年終於修訂完成,意義非凡。

  必須強調的是,電影行業票房造假被寫進法案。根據《電影法》:嚴禁影院使用數據截流和篡改資料庫工具軟體修改票務數據、截留票款;嚴禁票務軟體商向電影院銷售額外的票務軟體;嚴禁為影院安裝「截流、篡改」軟體提供技術支持;嚴禁票房造假,不得偷漏瞞報票房收入;嚴禁虛假排場、注水票房。

  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文娛行業飛速發展,由於缺乏管控,市場不乏違規獲利者。而《電影法》的出台,將成為影視行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從此以後數據造假將從違規上升到違法級別,嚴肅行業秩序。這也對電視劇行業的規範,作出了很好的指導意義」。

  收視率造假監管政策

  業界對收視率能否真實可信地反映電視台和電視節目收視情況,質疑由來已久。收視率造假一事只是再次提醒我們,不應將收視率當成判定電視台和電視節目優劣的唯一標準。更多最新電視劇行業市場分析內容請諮詢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電視劇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

  抑制收視率造假,首先需要通過立法,給查處收視率造假提供執法依據;其次,提高監管力度。相關行業協會則應起到自律作用,一旦發現涉嫌造假,應立刻進行調查取證,並向司法部門報案;再次,需利用技術手段,比如大數據監管,或者由廣電總局等部門牽頭,在現有的城市網、全國網等收視率統計體系之外,再引入實時收視率等新的數據統計方法,實現多種收視率調查模式並存並立的科學體系;最後需要構建新的文藝評價體系,不能唯收視率獨尊。

  總體而言,收視率造假問題的解決需要多方的監管和自律來發揮作用,對於造假行為應該零容忍。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電視劇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