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大機械無人駕駛壓路機進行上路試驗,36噸智能壓路機根據基站指令,在有些泥濘的試驗地來回練習轉彎和直行,遇到障礙物時,還會通過藍色傳感器感應後及時避讓。
3月17日,中大機械公司技術部部長賀舜君透露,國內各行業特別是工程機械正逐步向智能化趨勢轉變,公司研發的振動碾壓機械智能無人駕駛技術也算「應時應景」。「2013年開始研發該產品,也是順應市場發展的一種行為。顧客對無人駕駛型的壓路機非常感興趣。」
近年來國內工程機械市場逐步回暖,作為壓路機生產企業,通過無人駕駛壓路機的研發,2017年,該公司產值有望翻番過億元。
大大減輕勞動強度 無人機產品壓實度更精準
談及無人駕駛,似乎總讓人很快聯想到科技大片。尤其像壓路機這樣大噸位的傢伙,如何保證「無人」狀態的精準度?通過怎樣的「神器」保證信號接收無偏差?當日,在中大機械無人駕駛壓路機試驗現場,賀舜君耐心地試圖用最通俗的話語詮釋該技術。
在國內工程機械市場,無人駕駛技術一直是自動化領域的一個熱門課題。中大機械這款無人駕駛系統,能廣泛運用於大型水壩、機場和高速公路等。以土石壩施工為例,土石料的碾壓是一道關鍵施工工序,對碾壓速度、遍數和搭接距離等有著嚴格要求。人工操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智能化程度不高,關鍵參數基本依靠駕駛員手動操作。
賀舜君稱,「通過與北京四維公司合作開發該系統,即將投向市場。我們確定主體框架,四維公司根據現場試驗反饋反覆對技術進行改造,確保碾壓精度和可靠性。」無人駕駛系統準確度更高,壓實厚度、遍數記錄、密實度報表甚至到後期的漏壓現象等,都有整套完備的數據列表生成。
近年來,除傳統振動壓路機以外,中大機械還研發了能源利用率更集中的垂直振動壓路機,給人的直觀感受便是噪音更小。產品噸位上,也有明顯變化,在原有32-36噸位基礎上,新推22-26噸位系列產品。「所以,變才是唯一法則。不管前兩年的節油產品或遠程監控,還是現在的無人駕駛系統,我們一直努力沉下心,轉型創新。」該公司相關負責人稱,智能製造之路,雖過程走得艱辛,但一直在堅持,也取得了長足發展。
可捆綁亦可單系統銷售 15公里內可多機聯動
中大機械這款無人駕駛壓路機,由振動式壓路機本體、基準站、主控室三大部分組成。其中,基準站由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組成,具有定位服務功能。主控室包含伺服器及電腦,通過發送指令實現信息交流。三者互聯互通。結合後期軟體運用,達到無人駕駛效果。
該公司負責人稱,「初定於5月,針對產品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告產品研發成果。」目前正最後調試各方參數,確保無人駕駛的「傻瓜植入式」操作能直接複製進每一台機器。屆時,只需根據現場作業環境和要求輸入正確參數,就能實現無人駕駛。同時,壓實區壓實工藝、靜壓報告和壓路機參數、厚度報表等,均有詳細數據可一一對應。
談及技術的具體參數和標準,賀舜君總能第一時間給出專業回應:「如何保證信號指令能在一定範圍內有效?」「這個我們早有準備,眼下,信號已能覆蓋至少15公里以上,並能實現多機聯動。」多機聯動,就如強大的網際網路基站,最大限度保證信號可用,併兼顧周邊多台無人駕駛壓路機的實際操作。
據悉,該無人駕駛壓路機中核心技術無人駕駛系統前後花費幾千餘萬。在盈利方面,該無人駕馭系統有前期可通過和傳統壓路機進行捆綁銷售,也可通過單買(或租賃)的形式來進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