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市場上,目前國外諮詢公司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位居前五位的都是國際諮詢企業,其中,IBM、惠普、埃森哲位居前三位,同時躋身前五位的還有畢博和甲骨文。
不僅市場排名靠前,國際諮詢企業的客戶也多半集中於信息化水平較高的金融、電信等行業。據吳龍華介紹,惠普的諮詢服務縱向上主要集中在行業解決方案,如金融、電信、製造等行業,比如製造企業實施大型ERP、MES、PLM、供應鏈管理等;金融行業的核心銀行系統、呼叫中心等;電信行業的BOSS系統等。在跨行業的企業解決方案上,惠普主要提供行業通用的基礎設施建設,為客戶提供如網絡規劃、網絡搭建、數據中心整合等方面的服務。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IBM、惠普之所以能夠在諮詢市場上占據領先地位,與其軟、硬體產品的先行不無關係。惠普認為,「自己在中國市場上的主要優勢就是能夠提供從硬體、軟體到服務的一站式服務,以及客戶化的實施」。國內某諮詢公司的負責人則直接指出,跨國公司都是賣了硬體賣軟體,賣完軟體賣服務,豐富的客戶資源成為它們開拓諮詢服務市場的有力武器。
這其實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國外軟體占據主導地位,導致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國外諮詢的服務也占據主導,然而國外諮詢服務占據主導,又進一步幫忙鞏固了國外軟體的市場地位。
對包括SAP、Oracle、IFS、Hyperion、用友、金蝶等在內的國內外主流軟體產品進行評測,並把軟體的最終選擇權交給企業。貌似公正客觀的背後,隱藏的也許是不客觀。某國際知名IT諮詢服務商的負責人表示,因為他們的客戶多是國內大企業,而這些企業更傾向於選擇國際知名的軟體,如SAP等,這就造成國際諮詢企業擁有更多的成功案例和更豐富的實施經驗。
國內諮詢企業因此不得不更多地仰仗價格、本土化人才和本地化服務的優勢。雖然國內大企業表示,影響他們選擇諮詢公司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公司是否具有同行業的成功實施案例,然後才是價格因素。但是,諮詢公司卻給出了相反的回答。
企業之所以認可國內的諮詢服務,50%的因素都是價格,30%~40%的因素是項目經理的個人素質,剩下的10%則是考慮到適合中國國情。甚至出現了一些有意思的現象,雖然我們在一些項目競標中的價格並不比國外諮詢公司的報價低,但是客戶根據慣性思維,想當然地認為我們的價格會很低,從而選擇了我們。
除此之外,一些企業已經認識到這樣一個問題,一些國際諮詢公司在國內市場提供服務時,主要團隊也是由本土顧問人才構成的,這一點與本土諮詢公司的差異並不大。國外公司的優勢主要在於形成了一套實施方法論,實施的內容較豐富。
在知識庫和方法論方面,國內諮詢公司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畢竟國內諮詢公司,在諮詢領域積累的時間和經驗不夠多,更多時候需要依賴諮詢顧問個人的才能和素質。而IBM、惠普這樣的諮詢公司通過多年的積累,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方法論,知識庫也更完整,諮詢顧問只要遵循現成的模板和實施方法就可以了。
但同時這也給國內諮詢公司帶來了機會: 由於沒有一套固定的實施方法的制約,國內諮詢公司的顧問更能發揮自己的創新性思維,並結合不同企業的具體情況更加靈活地實施。
更多IT諮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IT諮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