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鵪鶉養殖業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不僅在數量上有了空前的發展,品種類別也出現多元化。其中,蛋用型的有日本鵪鶉、朝鮮鵪鶉、中國白羽鵪鶉、黃羽鵪鶉、自別雌雄配套系和愛沙尼亞鵪鶉;肉用型的主要有迪法克FM系肉鶉、中國白羽肉鶉和莎維麥脫肉鶉。現對鵪鶉養殖行業分析如下:
我國鵪鶉遺傳資源的概況
我國擁有豐富的野生鵪鶉資源,野生普通鵪鶉和野生日本鳴鶉在許多地區都存在,它們形態酷似,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同一個種。我國境內兩種野生鵪鶉均有分布,以野生日本鳴鶉居多。野生普通鵪鶉繁殖於新疆,越冬於西藏南部和呂都西南:野生日本鳴鶉主要生活於內蒙和東北地區。
我國鵪鶉業的養殖現狀
我國養鶉時間雖然較短,但在1970年,以後得到迅速的發展,到目前為止,我們不僅引用了新的蛋用、肉用型家鶉品種,而且還建立了專門的種鶉生產基地,養殖戶也大規模的發展起來。不僅在數量上有了空前的發展,品種類別也出現多元化。
抗病力強,易於飼養 鵪鶉抗病力比雞強,且較易飼養,只要有籠子和簡單的工具,便可飼養,而且鵪鶉體小,適合群體飼養,占地少,一般每平方米可養 50 只。
可用於觀賞和斗鶉 鵪鶉最早馴養是用於觀賞和斗鶉,斗鶉是種有益於身體健康的民間娛樂項目。斗鶉始於我國春秋戰國時代,至今在我國許多地方還有斗鶉愛好者。
可用於狩獵 由於國家對野生動物的保護,狩獵愛好者不能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但可以將鵪鶉養至能飛翔時,將其放人狩獵場供狩獵。
在看到我國養鶉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我國野生鵪鶉資源的急劇減少,由於當前生態環境的惡化,人們的肆意捕殺,野生鵪鶉的數量已經大大減少了,若不採取措施,在不遠的將來有可能就會滅絕,這樣不僅會對當前的養鶉業帶來負面影響,而且會降低鵪鶉的遺傳多樣性,失去品種改良的遺傳資源。
鵪鶉是一項投資規模小、產值高、資金周轉快,經濟效益高的養殖業,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發展的廣闊前景,國際養禽業公認其必將成為21世紀養禽業的重要產業。
更多鵪鶉養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鵪鶉養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