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基金,是專注於對目標企業進行併購的基金,其投資手法是,通過收購目標企業股權,獲得對目標企業的控制權,然後對其進行一定的重組改造,持有一定時期後再出售。以下對併購基金市場前景分析。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中國經濟在2015年實現了GDP 6.9%的中高速增長,在增速放緩的過程中,中國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牢牢把握主動權,積極推進產能優化和供給側改革,側面推動了併購市場的繁榮,同時隨著私募股權投資的發展,更多的資本參與到併購中,併購基金也得到快速發展。
全球併購交易市場逐步升溫,資本驅逐著企業不斷擴張愈來愈成為資本市場市場共識。前海海潤國際併購基金創始及管理合伙人王澤翼表示,「看好國內併購市場,中國併購交易規模呈放大趨勢,但中國併購基金參與度依然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市場前景廣闊,而利用資源槓桿撬動資本市場和企業發展正處於爆發前的原點。
併購基金在國際市場上已經風行了40多年,併購基金是目前歐美成熟市場PE的主流模式,經常出現在MBO和MBI中。據統計,目前全球有超過9000家PE管理運營著逾1.9萬億美元資產,其中併購基金占63%,併購基金已成為歐美成熟金融體系中的重要力量。從併購基金的投資策略來看,併購基金主要分為控股型併購基金模式和參股型併購基金模式。控股型併購基金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併購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率,是美國併購基金的主流模式。
市場規模方面,併購市場活躍為併購基金提供堅實的市場基礎;政策部門強勢推動組建併購基金,預計設立併購基金會增多,但與併購市場火熱局面相悖,併購基金運作實為艱難,市場目前活躍的併購基金不超過20家,本土的併購基金除了在中國市場活躍的併購型PE,聞名者如弘毅投資、鼎暉基金、厚朴資本、建銀國際等四家外,2011年相繼市場有湧現了為數不多幾隻併購基金。值得關注的是證監會力推券商試水併購基金業務,券商將成為參股型併購基金的主力軍。併購標的資源方面,由於民營企業控制權不外流的文化特點,國企改制依然成為國內併購基金主戰場。
未來幾十年,中國將一直是世界上併購行業最肥美的土壤:因為這裡有世界上效率最低的企業(特別是少部分規模龐大的壟斷國企)和組織結構最不合理的企業,而且眾多。大量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只需要用常識(完全不需要高科技)重新組織一下,改變一下激勵機制(炒掉幾個碩鼠和懶漢),即可給企業明顯增值。前提條件是,作為股東的地方政府減少對企業的干預。
總體來說,中國海外併購基金還處於起步階段,政治、經濟、文化、法律、金融環境均不同於中國市場,如何控制投資風險,除了聚焦自身熟悉的行業,並在人才配置、與產業資本聯合、與國外中介機構合作外等措施外,可能還需要其它商業模式創新。
2018年是「倆會」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一年,而併購重組是推動產業整合,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重要手段,是進行資源優化配置,改變經濟增量擴張、推動經濟存量調整的重要方式。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存量資產將出現大量併購重組需求,改革紅利的釋放將推動中國併購市場迎來發展更大的契機。以上對併購基金市場前景分析。
更多併購基金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併購基金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