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基金是專注於對目標企業進行併購的基金。通過收購目標企業股權,獲得對目標企業的控制權,然後對其進行一定的重組改造,持有一定時期後再出售。2000年之後併購基金在中國興起,在2010年後併購基金才進入高速增長期。以下是併購基金髮展現狀分析。
併購基金髮展現狀
併購基金是目前歐美等成熟金融市場私募股權基金的主流模式,屬於私募股權投資(PE)中的高端。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目前全球超過9000家PE管理著近1.9萬億美元的資產,其中併購基金占63%。我國併購基金目前規模尚小,發展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同時政策與市場環境也為其發展提供了機遇。
1、我國併購基金規模尚小
2000年之後併購基金在中國興起,但起初的發展速度並不是很快,在2010年後併購基金才進入高速增長期。目前併購基金在整個基金行業中的占比依然較低,以2015年併購基金髮展最為迅速的一年為例,2015年併購基金新募集基金數是185支,在私募股權市場新募集基金中的占比不足10%;而在歐美成熟的市場,PE基金中超過50%的都是併購基金。相較於西方已開發國家,中國的併購基金還處於起步發展階段。
另外併購基金的發展受政策引導及經濟體制改革的影響較大,如2015年中國發布了《關於鼓勵上市公司兼併重組、現金分紅及回購股份的通知》、《商業銀行併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推動了併購市場的發展。因此與以往年份相比,2015年中國併購市場從交易金額及交易數上看都呈爆發性增長。
2、我國併購基金髮展中仍存在不足
目前,在我國做併購基金,普遍存在人才不足、資金匱乏、退出困難三大難點,究其原因主要有:我國專業從事併購基金的投資經理存在較大缺口,同時企業缺少成熟的職業經理人和完善的公司治理,收購後不能實現較好地整合和管理;我國間接融資市場尚不發達,沒有辦法有效支持槓桿收購,從而影響基金的投資規模與收益率;我國併購基金退出渠道不暢,產權轉讓手續複雜,導致退出周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3、良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為我國併購基金髮展提供了機遇
近年來,證監會等部門出台的兼併重組政策、國企改革、混合所有制等為併購基金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據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併購市場交易案例5233起,披露金額案例數量4496起,披露交易規模3328.51億美元,與2012年同比分別增長17.15%、21.35%、5.72%,併購數量和規模為近年來最高。與此同時,在國內IPO近700家企業排隊的背景下,PE機構逐漸更加青睞併購退出。
4、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為海外併購基金帶來了機遇
由於企業對海外投資環境,包括政治、文化、法律環境的不了解,海外併購基金相對來說具有自身的優勢。上海市政府於2012年初資助設立了資金規模高達500億人民幣的賽嶺國際投資基金,旨在幫助境內企業在海外收購兼併;2012年上半年,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與比利時聯邦控股公司和私人股份集團ACapital共同組建了一個小型基金,以幫助中國企業投資於歐洲集團。2013年復星國際為抄底歐美而在醞釀一隻10億美元的全球基金。
海外併購方面,具有國際產業融合能力的資本方參與或主導中國市場產業集團海外收購併由此而形成的多元化退出模式將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在併購實踐方面,2008年中聯重科聯合曼達林、弘毅等機構併購CIFA;2012年三一重工控股子公司三一德國斥資3.24億歐元,聯合中信產業基金共同收購普茨邁斯特100%股權,其中,三一德國將獲得普茨邁斯特90%的股份,而中信產業基金獲得剩餘10%的股份。2012年4月17日,三一重工與德國普茨邁斯特公司正式宣布該起收購已完成交割。矽谷天堂2013年4月份以2.8億元人民幣購得奧地利公司斯太爾,完成交割後即以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轉手賣給上市公司博盈投資。
綜上所述,資本市場植根於實體經濟,必須服務於實體經濟。上市公司參與設立併購基金,決不能走脫實向虛的邪路,必須不忘初心,回歸本源,堅持市場化、專業化、合規化方向,促進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有機結合,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未來,政策和市場的雙向利好,併購基金進入發展機遇期,加上參與國企改革以及「上市公司+PE」模式的興起,也使得更多PE機構成立併購基金。以上是併購基金髮展現狀分析。
更多併購基金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併購基金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