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全球的農作物產量每年都在增長,人口的增長讓各個國家對於農作物的需求增大了,草甘膦是目前全球市場規模最大的除草劑品種,占農藥市場份額的百分之六十二點五,以下是2022年草甘膦行業競爭分析。
草甘膦主要施用於耐草甘膦的轉基因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還可施用於果園、桑園、茶園、道路和林業等非耕地除草及稻田等少耕或免耕作物種植。草甘膦行業競爭分析指出,我國相關部門發布了一系列政策規範農藥行業的發展。如2022年5月,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關於加強農藥監督檢查的通知》提到,要加大對農藥生產、經營、使用、登記試驗等主體的日常監督檢查和指導力度,確保農藥風險防範責任落到實處等,為草甘膦行業安全生產營造了好環境。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草甘膦產能為71.3萬噸,與2009年103萬噸相比下滑了31.7萬噸,行業集中度提高明顯。草甘膦行業競爭分析指出,草甘膦產能利用率不斷上升,2021年草甘膦產量59.2萬噸,產能利用率達83.03%,行業發展趨勢向好。
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主要分布在美國、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等海外國家,因此國內草甘膦大量出口至海外市場。在疫情之下,全球糧食安全被高度關切,刺激了巴西、阿根廷等糧食生產大國的農資需求,草甘膦國際需求出現了恢復性增長。2021年我國草甘膦出口量為31.07萬噸,出口金額為25億美元。
此外,國外草甘膦登記門檻的提高也對中國企業影響極大,上千萬元的原藥登記費和上百萬元的製劑登記費,使眾多的中小企業望而卻步。沒有登記就使這些企業失去了生存的空間,靠經貿公司出口之路會越走越窄,願意合作的國內外經銷商會更少。
不過也有不少企業正在迎難而上,積極破解對外貿易困局。如國內草甘膦龍頭企業南通江山化工與瑞士先正達和德國漢姆公司、江蘇揚農化工與瑞士先正達均已達成成本加利潤的長期供貨合同,浙江新安化工獲得美國陶氏益農的長期供貨訂單,安徽華星化工也拿到了與東南亞幾個國家簽訂的製劑供貨訂單,部分中型企業也與新加坡、泰國、巴基斯坦、中國台灣的有關方面簽了供貨訂單。
草甘膦行業競爭分析指出,牛脂胺助劑是目前草甘膦製劑的常用助劑。它可以增加藥液的滲透性,促進草甘膦在植物體內的吸收和傳導。但牛脂胺助劑對皮膚、眼和內分泌系統的刺激性較強,對魚類等水生生物具有高毒性,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
全球絕大部分草甘膦由美國孟山都(現屬拜耳)和中國企業生產,拜耳、中國草甘膦企業幾乎占有了草甘膦原藥市場。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全球草甘膦行業的產能約為110萬噸,其中拜耳的年產能約為37萬噸,剩餘的草甘膦產能均在中國。
綜合來看,殺蟲劑雖然對於農作物的生長中能預防一些蟲蚊的入侵,但像草甘膦這種毒性很強的殺蟲劑,在使用的過程是要非常小心的,所以我國將大力推廣轉基因作物,讓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能夠快速增長。
以上就是2022年草甘膦行業競爭分析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更多草甘膦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草甘膦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