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需求的促進下,我國第三方檢測機構發展狀況較好,第三方檢測機構數量增長迅速,至2018年我國第三方檢測機構數量約為3.3萬家,以下是第三方檢測行業產業布局分析。
第三方檢測行業是指第三方檢測機構接受客戶委託,綜合運用科學方法及專業技術對某種產品的質量、安全、性能、環保等方面進行評定,並出具評定報告。第三方檢測行業分析指出,第三方檢測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為檢測設備、檢測試劑等行業;產業鏈下游主要為終端的工業品和消費品生產製造商,檢測報告的使用者是政府、消費者或生產製造商的下游廠商。
我國檢驗檢測起源於1989年,明顯晚於國外已開發國家。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頒布,確定了多種檢驗主體的合法性。在這一階段我國檢驗檢測以國有機構為主。2002年之後,國有機構進一步向第三方檢測機構讓利,外資獨資檢測機構也隨之被允許進入中國市場,中國檢驗檢測市場主體規模有了根本性的改變。第三方檢測行業產業布局指出,2014年以第三方檢測機構為代表的我國檢驗檢測行業開始實現快速發展。
2015年11月,國務院連續印發了《關於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明確提出發揮認證認可作用,加快認證認可和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完善重點領域認證認可制度、健全相關標準和檢驗檢測認證體系、大力發展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將認證認可作為推進消費提質升級和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手段和政策工具。
2017年,我國檢測行業市場規模達2028億元,其中第三方檢測達908億元,2009-2016年第三方檢測市場規模複合增速高達23%,第三方檢測占比由2009年的37%提升至2016年的45%。
2018年,我國企業制的檢驗檢測機構21012家,占機構總量的63.22%;事業單位制11479家,占機構總量34.54%;其他法人類型744家,占機構總量2.24%。第三方檢測行業產業布局指出,從股權結構來看,我國檢驗檢測機構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機構16773家,集體控股1096家,私營企業14265家,港澳台及外商投資企業267家,其他機構834家。
2019年,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繼續提出要促進檢驗檢測機構向市場化的方向發展。競爭實力突出的民營機構有望面臨更加市場化的競爭環境。TIC行業具備孕育大型企業和牛股的土壤,且在中國還將持續受益於消費升級和監管趨嚴。
預計到2020年,我國第三方檢測要實現經營類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專業化提升、規模化整合、市場化運營、國際化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綜合性檢驗檢測認證集團的目標。
目前,第三方檢測行業的主要份額被國際大型檢測企業在華的分支機構所占據,國內企業競爭力提升。據統計,2018年SGS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營業收入高達39.6億元,市場份額高達4.4%;英國天祥集團(Intertek)的營收達到22.4億元,市場份額達到2.5%;華測檢測不甘落後,以21.2億元的營收位列第三,市場份額為2.3%,領跑國產檢測機構,以上便是第三方檢測行業產業布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第三方檢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第三方檢測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