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檢測涉及的領域包含食品製造、藥品製造、電器製造、汽車製造等等各行各業,生命科學、食品和環境檢測占22%,消費品占比為9%,商品檢測占比7%,以下是第三方檢測市場分析。
第三方檢測行業分析指出,第三方檢測行業是指第三方檢測機構接受客戶委託,綜合運用科學方法及專業技術對某種產品的質量、安全、性能、環保等方面進行評定,並出具評定報告。第三方檢測行業上游主要涉及相應的檢驗檢測硬體設備及智能控制系統等軟體服務,同時還包括第三方檢測需要用到的化學試劑、耗材等。
2008-2019年,全球第三方檢測市場由約6000億元快速增加至8093萬億元,增速始終保持在10%之上,成長天花板高。分地區來看,目前亞洲第三方檢測市場規模為2039億元,北美為2097億元,歐洲為2443億元。第三方檢測市場分析指出,隨著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加快和國際分工深化,第三方檢測行業還能維持比較穩定增長,其中亞洲地區第三方檢測行業因歷史因素還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我國檢驗檢測市場高速增長,其中,第三方檢測達近千億規模,2003-2019年複合增速高達23%。我國近年持續加大食品、環境、醫藥及工業等領域產品質量把控。檢測覆蓋領域持續擴大,檢測項目也不斷細化,檢測行業持續高速發展。
從2013~2019年,我國第三方檢測行業年均複合增速為155,且呈現逐年加速的趨勢。而考慮到第三方檢測行業下游遍布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因此總體需求受單一下游波動的影響較小,抗周期波動能力強。過去5年,年度最低增速也高於10%。
截至2019年,我國檢測行業市場規模達2028億元,其中第三方檢測達908億元,2013-2019年第三方檢測市場規模複合增速高達23%,第三方檢測占比由2013年的37%提升至2019年的45%。
截至2019年底,我國企業制的檢驗檢測機構21012家,占機構總量的63.22%;事業單位制11479 家,占機構總量34.54%;其他法人類型744 家,占機構總量2.24%。第三方檢測市場分析指出,從股權結構來看,我國檢驗檢測機構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機構16773家,集體控股1096 家,私營企業14265家,港澳台及外商投資企業267家,其他機構834家。
目前,我國的第三方檢測行業中,蘇交科、迪安診斷、金域醫學、華測檢測、華大基因、達安基因、國檢集團、電科院、安車檢測等企業發展勢頭較好;在這些A股市場的企業中,迪安診斷、金域醫學、華大基因與達安基因在醫療領域的三番過檢測較為領先,而蘇交科、華測檢測等則是在不同領域中進行錯位競爭。
未來,我國第三方檢測市場將持續受益於消費升級和監管趨嚴。雖然海外的第三方檢測行業相對成熟,但在我國,第三方檢測行業還處在快速發展中。2019年行業增速高達18%,且未來行業將繼續受益於消費升級的推進和政府的監管趨嚴,以上便是第三方檢測市場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第三方檢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第三方檢測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