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浪潮之中,全球第三方物流行業邁入了新的時代:商流變革倒逼物流升級、政策利好與黑科技逐步完善物流的能力基底,行業也由此迎來最好也是最艱難的時代,以下是第三方物流行業產業布局分析。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流標準術語》中,第三方物流被定義為:「是由供需方以外的物流企業,提供的物流服務的業務模式。」第三方物流行業分析指出,這一定義明確了「 第三方 」的內涵,即物流服務提供者作為發貨人(甲方)和收貨人(乙方)之間的第三方,代表甲方或乙方執行物流功能。
近年來,我國宏觀經濟快速增長,為第三方物流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第三方物流行業產業布局指出,雖然第三方物流發展時間不長,但崛起速度迅猛,2010年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約為6499億元,到2018年市場規模已增長至12411億元,預計2020年達到16000億元,不斷縮小與已開發國家之間的差距。
不過,畢竟起步較晚,國內第三方物流行業仍存在不足,如市場高度分散,在1萬至1.5萬家第三方物流企業中,沒有一家企業能占到2% 以上的市場份額。而美國第三方物流行業發展相對成熟,僅C.H.Robinson一家占據7% 份額,前十企業占總體市場36% 份額,前五十企業占總體市場67% 份額。
截止2018年,美國物流總費用達14735億美元,占GDP的8.2%。日本製造業物流成本已占日本物流總成本的50%以上,由於精細化供應鏈管理的實施,在日本製造業復甦期間,物流費用占營業額的比重已從1975年的10.2%降到1999年的8.1%。開展「兩業聯動」後製造業企業的訂單完成周期由11.8天降至6.2天,貨物收轉時間由26.6天降至16.2天,存貨周期由14.8天降至12.3天。
當前,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網絡信息技術革命帶動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湧現,物流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並存。伴隨全面深化改革,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居民消費升級步伐不斷加快,我國物流業發展空間越來越廣闊。
國務院發布的《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9-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術先進、便捷高效、綠色環保、安全有序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第三方物流行業產業布局指出,物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左右,物流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5%左右。第三方物流比重明顯提高。新的物流裝備、技術廣泛應用。
目前,隨著中國產業結構日益走向規模化和專業化的格局,伴隨信息技術的大量應用、電子商務的興起以及對成本控制要求的提升,物流行業也開始進入整合階段,從無序走向有序,各種新的業態也開始湧現,例如供應鏈管理、整車零擔運輸等等,也湧現出很多具有很強競爭力和成長能力的公司。
由傳統倉儲和運輸企業轉型改造而來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憑藉原有的物流業務基礎和在市場、經營網絡、設施、企業規模等方面的優勢,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代表公司有中遠國際、中外運等。
外資和港資物流企業利用其經營理念、經營模式和優質服務吸引中國企業,從而不斷向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滲透,市占率提升較快,代表性公司有丹麥有利物流公司、日本近鐵物流公司,以上便是第三方物流行業產業布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第三方物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第三方物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