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深度推進,第三方物流物流業的發展經歷了深刻的變革並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北美、歐洲分列第一、第二,市場規模分別為1997億美元、1736億美元,以下是第三方物流行業投資分析。
第三方物流指的是生產經營企業將物流活動外包給專業物流服務企業,同時通過信息系統對物流全程管理控制。我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形成方式主要分為四類,一是傳統倉儲、運輸企業經過改造轉型而來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二是新興的物流公司,多為私有或者合資企業,管理成本較低;三是企業自辦物流公司向社會開發第三方物流服務;四是外資物流企業。
在中國,19%的原材料運輸是由第三方物流提供、18%的成品銷售物流是第三方物流負責,而美國第三方物流的滲透率是58%,日本為80%。第三方物流行業分析指出,中國第三方物流占物流成本的比重也遠小於美國、日本(中國8%vs美國10.9%/日本10.5%,中國第三方物流效率仍有待提高)。
根據第三方物流行業投資分析數據,2010年,我國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約為6499億元;截止到2018年,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已增長至12411億元,不斷縮小與已開發國家之間的差距。按照當前發展勢頭,預計到2020年,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將達16000億元。
工業第三方物流方面,也以煤炭第三方物流為例,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煤炭物流發展規劃》,到2020年,煤炭物流整體運行效率明顯提高,社會化、專業化和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基本形成物流網絡配套銜接、技術裝備先進適用、物流服務綠色高效的現代煤炭物流體系。
商貿第三方物流方面,電商第三方物流將朝向信息化、個性化、聯盟化趨勢發展。信息化是藉助於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物流運行全過程進行信息採集分析、跟蹤,從而提升物流效率以及效益的做法;個性化是藉助於各種技術手段更好地提供差異化的物流服務,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未來,第三方物流行業投資分析指出,我國第三方物流市場增長動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一是我國第三方物流行業仍以運輸、倉儲等基本物流業務為主,加工、配送、定製服務等增值服務功能處在發展完善階段,功能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較少,隨著第三方物流功能完善,企業對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將進一步釋放。
二是政策鼓勵發展第三方物流。例如,2017年2月,商務部、發改委、國土資源部、交通運輸部、國家郵政局制定了《商貿物流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支持第三方物流發展,拓展物流方案設計、智能包裝、設備租賃等增值服務,著力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務水平。
目前,我國第三方物流行業已經從環節獨立、主體分散的初級階段日益走向規模化和專業化的高速發展階段。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廣發應用、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我國物流行業也開始進入智能階段,促進者工業、消費等領域的增長,以上便是第三方物流行業投資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第三方物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第三方物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