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垃圾正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來源之一。中國和美國產生的電子垃圾占到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專家表示,如果不妥善處理和回收電子垃圾,人類和環境將會遭到暴露在空氣中的電子垃圾釋放出的致癌物和有毒煙霧的侵害。以下是報告大廳小編整理的2016年中國電子垃圾處理行業市場分析。
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讓人們對其產生高度依賴。現在,人們更傾向於讓舊的電子設備更新換代,這使得全球各地的電子垃圾越來越多。隨著中國經濟經濟迅速增長,人們越來越多的使用電子產品,電子產品疊代迅速,產生大量的電子垃圾。有媒體預測,到2017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垃圾生產國。
數以十萬計的電子產品最終會被當作垃圾掩埋或者焚燒。然而,這會使有害物質滲入地下水,污染土壤,影響人類的健康。非法收購電子垃圾對環境造成大量的污染。在中國的一些城市,不健康、不安全的處理方式,一方面使工人暴露在有毒有害的物質面前,另一方面也污染空氣和地下水。
與高速增長的電子垃圾相比,我國電子垃圾處理行業發展緩慢,尚處於起步階段,正規渠道回收處理率不到30%,建立完善回收體系、實現高回收率、高處理率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可謂任重道遠。但從目前情況看來,中國電子廢棄物行業發展已具備快速發展條件:相關政策基本完善、多渠道回收初見成效、處理技術趨於成熟。
據2016-2021年中國電子垃圾處理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電子廢棄物產量為230萬噸,加上280萬噸的進口量,中國2010年的電子廢棄物總量為510萬噸,位居世界第一。
按2011年以舊換新回收量6000萬台計算,電子廢棄物處理企業平均開工率為59.29%。而按今年電子廢棄物基金補貼規模30億元計算,今年的正規企業的處理規模在4300萬台左右(30億元/平均每台補貼70元=4286萬台),那麼今年正規企業的平均開工率將只有42.49%。同時,格林美、東江環保、TCL奧博等企業目前仍在擴大處理規模,企業開工率將再下將,貨源競爭將會非常激烈。不過在低開工率條件下,企業仍然能夠取得較好的盈利。2011年格林美的處理量為130萬台,而其年處理能力已達到440萬台,開工率只有29.45%,但依舊取得2774萬元的利潤。
2012年,我國電子廢棄物可回收量為8973萬台,按照各產品的盈利水平加權計算,若能完全回收處理所有可回收資源,可獲利34.58億元,平均每台獲利38.69元。到2015年,電子廢棄物行業總盈利空間將達到54.78億元,複合增長速度為12.29%。而2012年電子廢棄物實際回收量應該在4300萬台左右,按每台28.06元算,可獲利12.07億元,僅占總盈利空間的34.89%。因此,電子廢棄物行業的盈利上升空間巨大,通過提高電子廢棄物回收率及空調、冰箱等高利潤產品的回收比例,可獲取更多利潤。
2011年,依靠以舊換新政策,全國共回收處理電子廢棄物6000萬台,而2011年的可回收數量只有7404萬台,可回收電子廢棄物回收率達到80.99%。以舊換新之後正規企業回收受挫,但考慮到基金政策和多回收渠道的建立,仍有一定回收能力。按4300萬台的回收量計算,回收率為48.11%。
假設在2015年,可回收電子廢棄物回收率再次達到2011年水平,則2015年電子廢棄物的回收量為10636萬台。同時,假設隨著冰箱、空調的回收率的提高及處理和處理技術的優化,電子廢棄物平均利潤以每年1元的速度提高,到2015年,電子廢棄物盈利水平為31.06元/台。那麼,2015年電子廢棄物行業總利潤可達到將達到33.04億元,占總盈利空間的60.31%,複合增長率達到39.89%。行業盈利上升空間巨大,在未來的幾年內將快速增長。
中國電子垃圾處理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欠缺制度設計,缺乏科學回收體系,導致灰色回收處理鏈興盛。目前我國電子垃圾回收處理行業還處於粗放型的狀態,90%以上的電子垃圾都是由個體戶回收,並由小作坊處理,這種方式已形成一條完整成熟的灰色產業鏈,年產值達千億。2014年,獲得環保部門技術資質認證的104家企業,因前期建設投入高、處理成本高,面對電子垃圾回收渠道和數量匱乏的困境,導致無法開工生產,處於虧損的尷尬境地。
其次處理水平低,資源浪費,污染環境嚴重。我國電子垃圾的處理還處於較低水平,大多採用「機械破碎+分選」的低端技術方法,未全面考慮再生資源的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正規處理企業的處理技術與設備主要依賴從已開發國家進口。在個體回收模式占主導的情況下,處理手段大多採用手工拆卸、焚燒、強酸萃取、填埋以及丟棄等方式。如此處理導致較難回收的寶貴資源大量浪費,同時產生大量的重金屬和有毒物質,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第三是多頭管理,導致監管不力。我國對電子垃圾管理實行分級與分部門相結合的模式,涉及工信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環保部等多個部門。這種管理模式存在政出多門、職能交叉、職責不清、監管矛盾等諸多問題,致使在各環節中責任主體不明確,形成灰色地帶,產生「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以及監管體系失靈。
中國電子垃圾處理問題對策:
針對所存在的問題,業內人士提出了規範我國電子垃圾處理的建議。
——嚴格監管,從源頭減少電子垃圾的總量。
總量巨大是我國電子垃圾處理產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一方面,政府要大力倡導循環經濟,將「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傳統模式轉變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綠色發展模式,從源頭減少電子垃圾的產生。另一方面,要加大執法力度,嚴禁國外電子垃圾流入境內,從而減少電子垃圾的總量。
——加強電子垃圾處理的制度設計。
首先是要理順管理體質,明確相關部門的職權,落實監管責任;其次是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法律、行業規範和環境標準,提高行業門檻,淘汰小規模、無技術的小作坊和企業。明確生產者、銷售商、回收處理商、消費者和政府之間的責任,明確「生產者責任延伸」管理模式。
——建立電子垃圾回收體系,系統解決電子垃圾回收處理。
建立電子垃圾回收處理准入機制,明確電子垃圾處理工廠必須是高科技、低污染的現代化企業,明確電子生產企業自建和社會開辦的專業大型電子垃圾處理工廠在電子垃圾回收處理中的主導地位,並制定相應合理的回收環節和運輸物流費用的國家指導價。同時加大監管和執法力度,提高非法回收渠道的營運風險和成本。
建立可追溯的信息監管渠道,採用物聯網、電子標籤、大數據技術等建立一套電子垃圾科學回收的信息化系統,提升回收環節的專業化、信息化水平。
——重點扶持大型專業電子垃圾處理企業建設和技術改造。
電子垃圾處理是需要高成本、高專業性和高技術含量的產業,前期投入較大,收益較慢,企業負擔重、積極性不高。建議在短期內國家設立專項資金並與國家開發銀行長期無息貸款相結合,集中、重點支持大型專業電子垃圾處理企業的建設,支持引進高端處理設備和技術改造,逐步淘汰低水平、低效果的企業和小作坊。隨著電子垃圾回收處理行業的規範和市場的成熟,電子垃圾處理企業將逐步能夠自負盈虧,國家可以逐步減少補貼。
更多電子垃圾處理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子垃圾處理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