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經濟生活穩定增長,推動會計市場進一步擴大整體規模,實現行業監管機制創新,為全面推進行業的改革與發展創造了條件,會計的產業布局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以下是會計行業產業布局分析。
我國註冊會計師制度最初創建於1918年,當時是為了服務民族資本發展的需要。1980年12月財政部發布了《關於成立會計顧問處的暫行規定》。這是我國註冊會計師制度恢復重建的一個重要標誌。這期間財政部做了四件事,一是從已取得會計師、高級會計師職稱的財務會計人員中,考核選拔註冊會計師;二是以「掛靠」方式舉辦會計師事務所;三是發布條例支持行業加快重建;四是成立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承擔行業管理職能。至1991年前後,全國會計師事務所已有459家,批准註冊會計師6722人,基本完成恢復重建。
通過會計行業分析產業布局,2015年12月31日,全國共有會計師事務所8374家,其中總所7373家,分所1001家。從地區分布情況看,廣東(含深圳)、北京、山東會計師事務所(含分所)的數量仍據前三位,分別為816家、636家、599家。全國合夥制事務所(含分所)共有3689家,占比由42.3%上升至44.05%;有限責任制事務所(含分所)共有4685家。
到2016年12月31日,全國具有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共40家,占全國會計師事務所總數的0.5%,共有合伙人3336人,註冊會計師26879人,分所665家。全國40家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分布在11個省、直轄市,主要分布在北京(22家)、上海(5家)、江蘇(3家)、天津(2家)和浙江(2家),其他地區(福建、廣東、湖北、四川、山東、陝西)各1家。
在2016年的收入中,全國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收入總額為440.3億元,超過全國註冊會計師行業總收入的60%。其中,審計業務收入為400億元,占收入總額的90.9%;證券業務收入為117.3億元,占收入總額的26.6%。與2015年度相比,收入總額、審計業務收入和證券業務收入分別增長了13.6%、15.3%和26.7%。
預測在「十二五」期間,中注協根據有關政策文件的規定,累計發放做強做大扶持獎勵資金超過4000萬元,有90多家會計師事務所、近20家地方注協獲得扶持和獎勵。其中,6家事務所因新增承接大型銀行、保險公司年報審計業務而獲得獎勵;13家事務所因在全國首次開發承接特殊領域、高端需求、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等「一特三高」新型業務而獲得獎勵;9家事務所因在境外自主設立分支機構、以自主品牌參與權威國際會計網絡排名進入全球前20位、加入國際排名前10位國際會計網絡成為其成員所且同時擔任國際網絡高層決策機構成員而獲得獎勵; 40多家事務所推進信息化建設並採用符合審計準則要求的審計作業系統而獲得資助獎勵;7家地方注協因推動省級財政部門設立註冊會計師行業發展專項資金而獲得獎勵。
通過會計行業分析產業布局,會計是一切經濟實體的管理工具,任何企業行業,甚至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會計。同時,會計是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國 際之間的商業往來,以及生產要素的優勢互補和合理配置,成為商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綜上所述,會計其實是一門技術,也可以說是一門手藝。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會計企業數量增長迅速。未來,現代信息科學的興起,電子技術的廣泛運用,以做強做大為總目標,以國際化為引領,會計正在孕育著一場深刻的變革,從而進一步提升服務國家建設的能力。以上是會計行業產業布局分析。
更多會計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會計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