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專業技術服務業,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隨著國際貿易日益活躍、產品質量標準的持續提升和新產品新技術的不斷湧現,全球檢測市場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市場規模從2009年的700億歐元增長至2014年的1,234 億歐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2.01%。以下對技術檢測市場份額分析。
中國處於成長期,且其發展與社會發展及經濟發展相關性較大,只要存在新業務,只要與質量和品質、乃至健康相關,只要某產品開始檢測,未來需求就不會間斷。而法律法規的頒布、國際貿易保護都能夠帶來檢測行業的需求。
2017-2022年電器技術檢測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表明,在我國質量檢驗檢測市場上,國有質量檢驗檢測機構利用傳統壟斷地位占據優勢,技術檢測市場份額業務規模最大,占有56%的市場份額;外資質量檢驗檢測機構隨著中國質量檢驗檢測市場的逐步放開,利用其自身優勢不斷搶占市場,占據了31%的市場份額;雖然民營質量檢驗檢測機構近幾年發展迅速,但其起步晚,資本實力小,市場份額不到10%左右;由原屬於各部委系統下的專業實驗室、研究所、企事業單位下設的各質量檢驗檢測部門發展而來的行業性質量檢驗檢測機構處於市場夾縫地位,業務規模最小,只有占4%左右的市場份額。
國內第三方檢測產業併購數量及規模均低於外資機構,中國第三方檢測產業整合進度緩慢。對於當前第三檢測業的投資熱度,從2014年到2015年,第三方檢測機構合計得到的融資量並不高,合計得到的來自於投融資機構的資金量並不多。
技術檢測市場份額指出,在全國檢測市場中,國有檢測機構利用傳統壟斷優勢占據了55%以上的市場份額;外資檢測機構利用其成熟的市場運作經驗及在出口貿易檢測業務中的天然優勢占據了市場30%以上的市場份額;民營檢測機構起步晚,資本實力小,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市場份額接近10%。第三方檢測市場主要分為四大類,工業、生命科學食品和環境、消費品及商品的監測,其中工業占比最高,2016年為52%。
從區域分布來看,北美在全球第三方檢測市場中所占份額最大,歐洲地區緊隨其後,亞洲地區占比較小,但發展速度十分迅速。數據顯示,2016 年全球檢測業務規模為1445億歐元,其中北美為463.8億歐元,占全球的32.1%;歐洲436.4億歐元,占全球的30%;亞太地區364.1億歐元,占比為25.2%,較2010年上升了4個百分點。
我國民營檢測機構數量從2013年到2016年,增加近一倍。檢測市場的開放和國家對第三方檢測的支持,增強行業吸引力,使得更民營資本進入這一個行業,民營機構的業務規模所占比重也從2008年的9.34%增長到2016年的16.62%。
綜合起來,國有檢測機構存在以下劣勢:一是區域行政分割,資源整合度不高,市場競爭力弱。二是市場意識差。三是技術服務能力不足。四是市場品牌、信譽價值低。五是運營機制不靈活。那麼,未來市場發展,將帶來怎麼樣的變化?各機構需要有個理性的分析。
更多檢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檢測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