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和資源約束加強,農業和農村經濟將面臨許多新挑戰和新問題,農村對多元化、多層次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日益迫切。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金融不斷觸網,金融科技不斷得到發展,拓展至農村金融領域,為農村金融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以下對農村金融服務發展趨勢分析。
2017-2022年中國金融服務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表明,我國目前有7億多人口生活在農村,但各類創新及模式對農村金融發展的貢獻有限,較為突出的是網貸P2P、移動支付等,整體的創新發展非常不充分。據網貸之家數據,截至2017年10月,全國1975家正在運營的P2P網貸平台中,專注於農村金融的平台不到50家,包括宜人貸、翼龍貸、小牛在線等。
農村商業銀行的跨區域發展不僅是其銀行規模增長與業務擴張的必然結果,而且通過跨區域發展,農村商業銀行有利於降低區域性風險和優化合理配置資源。農村商業銀行在發展之初,主要是為當地區域經濟服務,因此其地域集中度、行業集中度較高。在經濟形式發生變化,地區經濟及行業經濟發展受到影響的時候,這勢必會加大農村商業銀行的風險。農村商業銀行通過跨區域發展,可以有效分散風險,並且能夠有效支援其他地區「三農」經濟的發展,可以通過跨區域經營帶動當地優秀企業投資欠發達地區,全面強化兩地經濟交流。跨區域發展也有利於農村商業銀行的產品和業務創新,是農村商業銀行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
農村商業銀行的起步階段是接續農村信用社,是為服務「三農」經濟,主要是以農村信貸為主,因為 「存銀行」是農村居民理財出主要方式,這是由農村地區居民整體文化水平不高以及居民傳統的思維慣性決定的。農村商業銀行的網點主要是紮根於農村地區,這是其天然的優勢。但是隨著農村的城鎮化發展,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居民的需求層次會越來越多樣化,並且隨著先富起來的人群越來越多,農村金融需求也日益豐富化,農村商業銀行要想適應此種變化,必須做出適當調整,豐富產品品種,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實現多類產品的混業經營。
由於農村商業銀行發展年限較短,其資本實力還相對較弱小,如果想要進行跨區域發展,單靠盈餘公積和補充資本來發展必然限制其發展速度。因此積極進行資本化運作是加快農村商業銀行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掛牌新三板進行融資是有效辦法之一,隨著2010年12月8日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在香港成功上市,目前多家農村商業銀行都在積極謀求上市,部分農商銀行IPO也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農商銀行IPO上市在即。
從長期看來,農村商業銀行在我國農村金融體系改革中占據重要的地位,隨著改革的深入,農村商業銀行要順應發展的需要,必然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迅速做大做強,成為我國金融體系中的另外一支重要力量。
農村商業銀行長期植根於我國最低層次的金融市場中,對小微、對三農金融服務最熟悉,也最有經驗與自覺性。為此,未來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應該允許有以下兩種類型的農村商業銀行並存:一類是占大多數的中小型農村商業銀行。這類農村商業銀行因規模和能力等原因,以深耕本土、服務本土中小微企業、發展零售銀行業務為己任,深入社區,堅定做有地方特色的社區銀行的決心和信心,與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進行錯位競爭;一類是占少數的大型優秀農商行,比如監管評級為二級以上的資產規模1000億元以上的農商行。這類農商行規模大、內控好、服務三農或中小微企業到位,監管政策可考慮允許突破經營地域局限,向省內跨區尤其是向地級市以下的農業地區發展。
隨著經濟金融環境和形勢的不斷發展和變化,尤其是利率市場化步伐的加快,再加上資本監管從嚴、金融脫媒、技術脫媒、同業競爭加劇、科技創新、客戶需求變化等因素的影響,給銀行業的經營管理和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更加嚴峻挑戰,以往粗放型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已難以為繼,農村商業銀行需進行戰略轉型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為適應新形勢發展和轉型改革的要求,農商銀行在法人治理結構、機制創新、業務轉型、人才儲備、品牌營銷等五個方面進行「二次戰略轉型」是非常迫切的,具有著力於優化資產結構、客戶結構、產品結構、收入結構、人才隊伍結構和內部組織流程結構,才能為精細化轉型戰略的實施打好基礎。
農村商業銀行作為區域性金融機構,需精耕本地市場,通過渠道優化,提高金融服務的深度與廣度,為客戶提供一體化、一站式的全方面金融服務,以提高客戶的粘度。渠道建設方面,通過線上、線下提供7×24小時無盲點的服務覆蓋,線上、線下一站式的「金融商店」;產品方面,針對不同客戶的需求特點,推動整合的一體化產品設計鎖定客戶。通過渠道優化及產品設計,提高目標客戶的粘度,提升中間業務收入。
農村商業銀行不僅需重視基礎資料庫的建設,更需對大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提高大數據管理的能力與水平。提高風險計量的準確性,至少需要3~5年的基礎數據的積累,這是對大數據建設的最基本的需求。同時,我們更需關注大數據的管理,構建客戶管理系統,以挖掘、洞察客戶的需求。從擁有數據到實現信息對稱,防控風險,為客戶「量身打造」金融服務。
過度依賴資產擴張的外延式增長模式,不可能長期增強農村商業銀行的持續盈利能力和資本金補充能力,需大力發展資本消耗比較少或不占用資本的業務,如中間業務等,注重提升非信貸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可以信貸業務為先導,拓展和延伸銀行創新性業務,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如拓展、延伸融資顧問服務、債券承分銷業務、私人銀行業務、財富管理業務、支付結算業務等;做大做強銀行卡、代理收付、代理保險等傳統中間業務,實現規模效益的跨越與提升。綜合化經營是當今國際金融業的發展趨勢,也是加快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渠道,農村商業銀行應根據自身條件,積極、穩妥推進創新性業務資格申請的步伐,爭取更多創新性的中間業務資格,實現創新型中間業務的突破。
網際網路與金融已經深度融合,網際網路金融也成為了一種發展趨勢,面對這樣的趨勢,農商行應該積極應對。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新農村問題成為了我國黨和政府都比較關心的問題,也是近期高度重視的問題之一,是城鄉問題差距的具體體現。由於近年來我國農村金融服務的日益完善,推動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步伐,農民對於金融服務也有了新的認識,對其金融產品的要求也更加嚴格,傳統落後的金融服務已經滿足不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更多金融服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金融服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