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快速消費品行業分析報告 >> 快速消費品行業政策及環境

快速消費品行業政策及環境

2018-08-29 10:24:44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我國快速消費品行業屬於由幾個大品牌控制的寡頭競爭市場,線上線下渠道模式增速讓市場繼續保持了高位增長。銷量獎勵和坎級返利的政策讓行業價值變大。以下是快速消費品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

快速消費品行業政策及環境

  快速消費品一種新的叫法是PMCG(Packaged Mass Consumption Goods),更加著重包裝、品牌化以及大眾化對這個類別的影響。最容易讓人理解的對它的界定包括包裝的食品、個人衛生用品、菸草及酒類和飲料。之所以被稱為快速,是因為它們首先是日常用品,它們依靠消費者高頻次和重複的使用與消耗、通過規模的市場量來獲得利潤和價值的實現。快速消費品行業政策及環境聽筆者娓娓道來。

  快速消費品行業環境:快速消費品行業在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線下渠道為主,線上渠道為輔的格局。

  從2010-2017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增長率隨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規模在逐年擴大(雖然增速在過去的七年間連續下降),它已經成為了中國GDP增長的主體力量。有關數據顯示,2016年國家居民消費支出對GDP的增長貢獻率達到了64.6%,幾乎接近了已開發國家70%的平均水平。除了消費增長在本國國民經濟占比中處於重要位置外,在世界零售總額中的比重也變得重要。比如當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2015年超過了30萬億元人民幣的時候,就已經占據了全球零售市場銷售總額比重的20%,而且增速(10.7%)遠高於全球零售市場整體增速(5.6%,數據來源於全球知名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根據這種現象推測「中國零售市場具有相對更強的活力和增長潛力,並有望在2019年成功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托比研究也認為,雖然我國全年社會消費品的增速在過去幾年中呈現出連續下滑局面,但總體市場規模對國民經濟的增長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快速消費品行業政策:產品周轉周期短;進入市場的通路短而寬;市場生動化,在人流量大、檔次高的地區設立戶外廣告牌做產品形象廣告,在賣場進行現場演示、促銷、折價銷售等活動;一般為分公司或代理商體制的銷售組織形式,在分公司所轄區域設庫房;售後服務的重點主要體現在對客戶投訴的迅速反饋和有效處理。

  1、鋪貨率、生動化和開戶率是最基礎的市場工作,是重點中之重點;守區銷售、規範價格、守約付款,可以防止市場「癌症」一一砸價、呆帳的產生;安全庫存、全品項進貨、配送積極、促銷配合力度,可使公司的各種市場策略得以切實落實。嚴格的過程管理可以培育一個健康的市場,確保流通的組織化和企業經營主動性。2、銷量獎勵是刺激經銷商進貨力度所設的獎項,比如像銷售競賽,坎級進貨獎勵,定額返利等。。但筆者以為,軟性降價畢竟不是常事,它的意義往往在於通過對通路資金的擠占和本品的變相降價,為競品的市場開發設下障礙。不僅如此銷量獎勵還有副作用,就是醞釀市場癌症一一砸價。尤其是明返,各批發商事前知道返利的額度,也就知道了自己進貨的底板價。在坎級獎勵的明返中,進出貨量的大小更意味著成本的高低,為搶奪客戶和市場,得到獎勵,批發商不惜降價拋售,惡性競爭,最終廠家的返利完全被砸了進去,根本沒起到調節通路利潤的作用。3、返利既要起到激勵經銷商的作用,又要起到管理和控制經銷商的作用。因為返利獎勵不是當場兌現而是滯後兌現的,經銷商的部分利潤是扣在廠家手上的,廠家掌握主動權,如果操作得法,就可使返利成為一種管控經銷商的有效工具。

  近幾年,我國電商平台的興起,快速消費品行業得到空前的發展。截止2017年我國快速消費品零售交易規模達86.5億元,同比增長25.6%。補貼政策及返利調動了快速消費品企業的積極性。政策及環境的改變也讓快速消費品行業發展空間變大。 以上是快速消費品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

更多快速消費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快速消費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