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整地機械實現補貼銷量89.6萬台,同比增長46.5%。林地整地機械是對農田土壤進行機械處理使之適合於農作物生長的機械,作為林地整地機械化的首要和基礎環節,在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以下對林地整地機械行業政策分析。
林地整地機械行業政策分析,在惠農政策的推動下,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林地整地機械產業創新步伐加快,企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產品可靠性、適應性顯著提高,努力實現從「製造產品」向「創造產品」轉型。林地整地機械行業分析指出,金額方面,2019年4月我國農業、園林等進出口總額為406887686元,出口額為355894821元,進口額為50992865元。1-4月進出口總額為2093123067元,出口額為1849959665元,進口額為243163402元。
林地整地機械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農業機械化的水平。大中型林地整地機械作為農機具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抓住當前的惠農機遇,圍繞我國農業種植模式、農藝需求,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產品升級步伐,為用戶提供耕整地最佳價值解決方案,促進我國林地整地機械產業加快發展。現從三大標準來分析林地整地機械行業政策。
企業創新能力不強。目前,我國耕整地機械企業普遍實力較弱,研發投入嚴重不足,創新手段缺失,企業製造能力不高。林地整地機械行業政策分析,產品設計缺少與拖拉機的協同,機具研發、製造仍然落後於主機。多數企業只能從事中低端產品的製造,低端高耗能產品重複生產,主流產品品質和國外先進產品相比有30年以上的差距。模塊化模仿、低質量製造、同質化競爭現象嚴重,制約了行業的發展。
產品配套比例偏低。從耕整地機械配套情況看,已開發國家機具配套比例高達1∶7,國內機具配套比例還達不到1∶2,與實際需求仍有較大的距離。動力機械與農機具配套比例偏低,制約了主機的利用率。林地整地機械行業政策分析,從裝備種類看,大中型耕整地機械少、小型耕整地機械多,複合耕整地機械少、單一功能耕整地機械多,高品質耕整地機械少、中低品質耕整地機械多。從配套應用效果看,主機和耕整地機械因配置或連接裝置不科學,達不到最佳配置狀態,引起質量故障、影響使用效率的情況時有發生。
技術存在明顯差距。從產品技術看,我國耕整地產品主要採用機械技術、手動半自動操作方式,達不到跨國公司液壓、氣動、機電一體化技術綜合應用及全自動、遙控、信息化的技術水準。林地整地機械行業政策分析,從材料選用看,國內企業普遍採用鋼鐵材料,缺少國外企業多種金屬、複合材料、特殊鋼材等材料的綜合應用水平。在加工工藝上,用傳統的機加工設備和工藝,與國外綠色數位化設計、雷射切割、柔性生產線、各類工業機器人等先進設計手段和裝備差距明顯。在安全性能上,缺少過載保護和先進的安全防護及自動報警裝置。
我國林地整地機械企業普遍實力較弱,研發投入嚴重不足,創新手段缺失,企業製造能力不高。產品設計缺少與拖拉機的協同,機具研發、製造仍然落後於主機。林地整地機械行業政策分析,多數企業只能從事中低端產品的製造,低端高耗能產品重複生產,主流產品品質和國外先進產品相比有30年以上的差距。模塊化模仿、低質量製造、同質化競爭現象嚴重,制約了行業的發展。
更多林地整地機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林地整地機械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