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輕工業經濟運行及預測系統監測顯示, 2013年1-8月, 我國樂器行業生產保持低速增長。1-8月,樂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47%, 累計出口交貨值 同比增長2.5%。同期,樂器行業進出口額分別同比下降6.46%和4.16%。
樂器產品結構偏重低端
作為全球鋼琴生產大國,中國鋼琴雖已出口到了五大洲,但大多是低端的家用琴,其中更有大量作坊產品。即使如珠江、施特勞斯、星海等大品牌,產品也只是以家庭用琴為主,放眼國內劇院、音樂廳的舞台,仍然是斯坦威、山葉這類外國品牌琴。
在金融危機和各種因素影響下,一直呈增長趨勢的鋼琴出口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也為鋼琴廠商們敲響了警鐘。1-8月,我國鋼琴出口量同比下降26.8%,鋼琴出口額同比下降16.02%。樂器界人士指出,儘管有著龐大的國內市場需求支撐,但國產鋼琴應該通過品牌整合來改變無序化、低端化現狀。
無序競爭導致提琴原材料缺乏
據樂器行業分析及競爭研究報告分析,目前, 我國提琴產量已占世界總量的九成以上。但提琴製作的高產量背後,同樣隱藏著危機。有樂器界人士透露,數量眾多的廠家通過價格戰和增加產量來爭奪市場,直接造成了提琴原材料缺乏的發展瓶頸。據了解,國內生產的提琴面板,最佳原料來自東北的雲杉,目前已使用殆盡,只能轉而向較次的西南地區取料。提琴用料有「爺爺買料,孫子做琴」的講法,即砍伐的木料要經過長期自然晾乾才能用於制琴,然而,目前不少廠家為快速生產,採取了人工烘乾的方法,這也導致大多數國產提琴只能當作低端的學生琴、練習琴。所以,儘管中國提琴頻頻獲獎,卻很少被演奏家們使用。
品牌整合 提高產品結構
前幾年全球樂器行業被金融危機嚴重影響而腳步滯重,而中國的樂器進出口卻以連年增長逆勢而上。但是,一枝獨秀的高速發展道路並非一片坦蕩,據中國輕工業經濟運行及預測預警系統監測顯示, 2013年1-8月,我國樂器出口額為10.41億美元,同比下降4.16%; 進口額1.9億美元, 同比下降6.46%。雖然遭遇重挫的原因相當複雜,卻因原先被興旺遮掩的危機逐漸趨向明朗化,引起了樂器行業人士的重視,有的呼籲應規範生產工藝,改變產品低端化的策略;有的提出通過品牌整合改善樂器生產雜牌化格局,以重拳出擊國際市場等等。也許,樂器市場出現變數,並非是壞事,對於廠家來說,將進行反思和應對;對於廣大樂器消費者來說,當然是希望國產樂器的質量能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