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漫畫行業分析報告 >> 國漫的發展現狀

國漫的發展現狀

2017-08-14 14:55:59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從國漫的發展現狀來看,雖然近年來在不斷的加強對於版權的教育和扭轉,但是常年累積的頹勢並非短期能改善的。對於智慧財產權、版權的保護缺失,個人維護成本過高,犯罪成本過低,嚴重打擊了真正需要成長的中國漫畫。

  「國漫崛起」的口號,始於21世紀的頭10年。大概是在2006年開始,電視台開始禁止在黃金時段播放境外動畫片,隨之而來的是滿屏的國產動畫及特攝製作,如《大耳朵圖圖》系列、《天眼小神童》系列、《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等。由於動畫的廣受歡迎更衍生了系列的文創周邊產品,票房奇高的大電影系列,這部分「國漫」大多以低齡兒童為用戶目標,但賺的盆滿缽滿,大電影票房達到8000萬,可謂矚目。

  在2009年,《文化市場》雜誌的刊文《「喜羊羊」成功之後中國動漫崛起了嗎?》(龔丹韻)中作者便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急速擴大的市場似乎暗示了「國漫」真的崛起了,自2010年到2017年,無論有任何國漫相關的動向,都被樂觀的評論為過「國漫已經崛起」。

  事實上,如雨後春筍般生長的各類漫畫創作平台的出現,也確實帶來了許多諸如《端腦》、《雛蜂》這類更適合青少年的網絡連載漫畫,鵝廠類大資本的注入,也讓國產動畫不再全是以貓狗小兔子為主,出現了《從前有座靈劍山》這類輕改漫改動畫化後,發行中國,日本兩個版本配音的動畫,國產平台有妖氣也有了經典的《十萬個冷笑話》的動畫IP,如今打開視頻彈幕網站或者漫畫創作網站,國產動畫、漫畫都有固定的讀者用戶群,每日的流量也頗為可觀,似乎都昭示著「國漫起飛?」

  但這畢竟,歸根結底只是個願景和口號,中國漫畫在當今,仍然談不上所謂崛起,起飛,甚至還沒成為一個能成熟而獨立的行業。那些年,曾經發誓「為了國漫之崛起而畫畫」的年輕中二們,也逐漸步入中年,「國漫崛起」的口號每年一叫,似乎就真的實現了似的。

  首先需要界定的就是「國漫」的定義,嚴格來說,由中國的作者自主繪製編繪在網絡、實體的形式呈現的的黑白或彩色連載漫畫,及相關的周邊製品,影視娛樂等衍生商品都可以算作國漫的範疇,其創作的根源在於「漫畫」這一載體,如果再嚴格些,不在國內發行的都無法算作國漫,例如許多就職於DC,暴雪等美式漫畫公司的國人繪師們的作品,只能算作美國漫畫的範疇。

  但是在社會大眾或者媒體的定義中,國漫的範圍明顯還拓展到了國產的ACGN相關「二次元行業」,例如爭議甚大的《大魚海棠》,票房逆襲的《大聖歸來》這兩部動畫電影,都是沒有相應的漫畫原作,也被歸結為國漫的範疇。也正是因為這兩部電影的亮相,讓人產生了「國漫崛起」的錯覺,類似的還有輕小說衍生物,如最近流行的IP版權改編等等。

  由於紙媒的衰落,路徑的堵塞,許多作者只剩下網絡發布的途徑,網絡漫畫門檻低,但凡是發布在網絡的作品,幾乎都有被盜版的風險,有營銷號不署名轉發的,有網店不授權製作周邊的,盜版者無本而萬利,作者的聲音只會越來越小。

  2017年的當今,國漫的發展現狀仍不能稱作已崛起,而是仍在逐步向前,只要有讀者願意看的一天,就不會有國漫的徹底消亡,但是這並不是僅僅業界人士的努力就可以達到的,旁觀者才是促進行業極為重要的一環。

更多漫畫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漫畫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漫畫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