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體塑身衣行業市場發展情況是怎樣的呢?隨著市場需求量的不斷擴大,生產企業越來越多,在較長的時間裡,由於處於無標生產狀態,導致市場商品概念混亂,功能任意誇大,質量參差不齊。不過隨著針織塑身內衣行業新標準的出台,市場有望逐漸規範。以下是2015年我國美體塑身衣行業市場分析:
1.普遍偏高價位差異原因何在
目前市面上塑身內衣品牌繁多,其中不乏產自日本、台灣的高檔品牌,一般都在5000元上下,最高的可賣到上萬元,低價位的大眾品牌也要300元至600元不等,高低價位的落差很大。很多消費者對近20倍的落差存有疑問,上千元的塑身內衣和幾百元的到底有何差別?專業人士介紹,導致差異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面料成本不同。每種品牌原料的差異很大,優良的塑身內衣所用纖維具有高科技含量或是專利技術的特種材料,如一些品牌宣傳的遠紅外線、負離子等,但是一般來講加入萊卡的織物應用最廣。據介紹,優質的面料主要從日本、歐美國家進口,生產成本高。
其次,設計因素導致不同。塑身內衣講究剪裁,比如選用斜裁,加入記憶合金等特殊工藝設計的就比普通的高,此外某些知名品牌採用立體的設計裁剪、力學計算,尺碼更為細化,不管高矮胖瘦,都能買到最適合自己的一款。
再次,高檔塑身內衣附加值比較高。塑身內衣的款式和型號都要美體師根據顧客目前各圍的尺寸,年齡及身體老化程度等數據,挑選出適宜的內衣。並教你如何用手挑撥脂肪,要求顧客每天必須穿著的時限,過一段時間後對顧客進行複診檢查,看調整的效果是否理想。這些塑身效果有保障、售後服務到位的高檔產品自然不菲。
2.質量參差不齊行業標準來規範
很多消費者相信「便宜無好貨」,認為物美價廉只是消費者一廂情願的設想而已。按照上面的介紹,一般高檔品牌價位比較高,質量也更有保證。那反過來,是不是價位高的質量就一定好呢?從美體內衣目前的市場情況看來,並非如此。對近期有關使用美體內衣的新聞稍加留意我們就會發現,那些因穿戴美體內衣而出現各種皮膚或婦科病症的消費者,她們買的產品並不便宜,動輒上千甚至近萬,但遺憾的是不僅沒有達到「美體」目的反而「損體」,所以僅憑並不能判定某個產品的好壞。在這魚龍混雜的市場上,品牌繁多質量千差萬別,消費者沒有火眼金睛,如何能挑出稱心如意的產品呢?真是令人頭疼的問題。
讓消費者頭疼,說到底還是市場不夠規範、行業標準模糊惹的禍。如今,這個問題有望逐步得以解決。為維護市場秩序,保障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國家有關部門已於2004年11月頒布了FZ/T3019.1-2004《針織塑身內衣彈力型》和FZT3019.2《針織塑身內衣調整型》兩項新行業標準。隨後,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根據新標準對我國市場上針織塑身內衣的主要品牌進行了一次抽檢。經檢測,在39個樣品中,內在質量合格的樣品27個,不合格的12個,合格率為69.2%。從總體情況來看,知名品牌好於普通品牌。存在不合格的主要質量問題為:纖維含量標、實不符嚴重,染色牢度指標仍待改進,商品使用說明尚存缺陷等。
塑身內衣新技術要求分為內在質量和外觀質量,內在質量具體包括了染色牢度、接縫強力、纖維含量、拉伸彈性回復率、甲醛含量、PH值等6項;外觀質量包括規格尺寸差異、本身尺寸差異、表面瑕疵等3項。不過遺憾的是這其中對「塑身」的標準和骨架支撐材料都沒有提及。從這方面看來,「塑身」內衣的標準實際上和普通內衣的標準並沒有實質上的不同,因而對產品所宣傳的瘦身美體效果消費者還要自己去判斷。
3.營銷渠道各異產品定位有別
目前,塑身內衣的銷售渠道主要有四種方式:賣場銷售,如婷美、愛慕;專業線美容院銷售,如雅築、日佩爾等;雙管齊下的銷售渠道,如姿曼婷、艾妮黛菲、依美仕等;還有一種就是時下非常流行的電視廣告銷售,很多品牌這種營銷渠道與前三種營銷方式有交叉,相互配合使用。
賣場銷售面對的是大眾化消費群,主要通過廣告攻勢打開市場,婷美在這方面做的比較成功。而專業線銷售的顧客群則相對細分和固定,這部分顧客雖然有相當高的消費能力,不在乎塑身內衣昂貴的,但對塑身內衣的效果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需要美容師對顧客進行一對一的推銷說服,採用這種營銷的方式,讓顧客感受到塑身內衣的價值,心甘情願地消費。值得一提的是,專業美容渠道涉足「塑身內衣」這一項目有很多是美容化妝品,非專業的內衣製造商,實力較弱的美容化妝品很難保證其產品質量和功效。電視廣告營銷面對的消費群最廣,可謂廣泛撒網,每天對著潛在消費者長時間「狂轟濫炸」,意志力稍差者隨時都可能成為實際消費者。更多相關塑身衣行業信息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塑身衣行業市場調查報告》。
更多美體塑身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美體塑身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